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贸易变革与上海钱庄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选取清代的贸易状况作为宏观经济背景,将鸦片战争作为贸易变革的界点,对贸易变革前后上海钱庄及其功能嬗变作出长时段的考察,并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其嬗变的原因,透视其历史作用。清代贸易在总体上呈现一种由保守到开放的走向。清代中前期一直小心谨守的传统贸易格局,因为鸦片战争的爆发,而出现千年未有的变革。传统朝贡贸易体系的崩溃和条约口岸贸易体系的逐渐形成开始将中国推上近代化的快车。上海因为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最先开放的“五口”之一。随之而来的大量洋商洋行迅速滋生了繁荣的上海贸易,贸易的兴盛为古老的上海钱庄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买办、洋行、外国银行和上海钱庄因为利益的趋同,迅速结为联盟,在上海形成了一个以庄票为核心的资金流通渠道。这一渠道的建立成为上海崛起的原动力,在迅速地超越广州成为中国的贸易中心之后,上海开始将这一渠道延伸至其经济腹地。广阔的长江流域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上海钱庄在由口岸到腹地的延伸过程中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与山西票号齐名的传统金融机构,并推动上海成为中国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与山西票号凭借政治势力发迹不同,上海钱庄的发展始终立足于中外贸易,因而其与外国银行、洋行、洋商、华商关系紧密,许多上海钱庄的老板也兼作外国银行买办。上海钱庄穿梭于洋商与华商之间,沟通中外贸易,其历史作用甚大。而鸦片战争之前,上海只是江南的一个普通县域,远不及苏州的繁华,上海钱庄也只是经营零钱兑换和小额借贷的旧式金融机构。对比之后的发展,上海得益于开埠,得益于贸易环境的变化。上海钱庄的勃兴也得益于上海贸易的发展,同时,上海钱庄的发展也推动了上海贸易的繁荣,二者相互促进,最终促成了上海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