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中土壤有机碳库会随着人为干扰以及森林经营强度而发生巨大变化,从而在短期内进行碳汇聚或碳释放,它是反映土壤碳库动态的敏感性指标,已成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力依据之一。本研究选择相邻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和白茶、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la)林样地,采集并分析了不同林地土壤基本肥力和不同形态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WSOC、轻、重组有机碳LFOC、HFOC、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腐殖质碳HC组分碳以及植硅体碳PhytOC),较系统地探究了常绿阔叶林改为毛竹、白茶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常绿阔叶林改为毛竹林和茶园后,林地土壤肥力和有机碳库主要发生在表层(0-10cm)。不同林地土壤WSOC、LFOC、HFOC、HC各组分碳含量以及PhytOC含量均随着土层剖面深度的增加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与阔叶林相比,毛竹、茶园土壤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土壤pH略有上升,且土壤肥力均属于缺乏水平。(2)常绿阔叶林改为毛竹、茶园后,不同经营年限毛竹、茶园的WSOC含量均低于阔叶林,其中40a茶园显著低于阔叶林(p<0.05),10a、40a毛竹林与阔叶林相比分别下降了10.67%、12.15%。(3)常绿阔叶林改为白茶、毛竹之后,就HFOC含量而言,不同经营年限毛竹、茶园的HFOC含量均低于阔叶林,10a毛竹显著低于阔叶林(p<0.05),40a毛竹与阔叶林相比下降了13.34%,且10a茶园显著高于40a茶园(p<0.05)。就LFOC含量而言,茶园都显著高于阔叶林,且40a茶园显著高于10a茶园(p<0.05);而毛竹林显著低于阔叶林(p<0.05),且40a毛竹林<10a毛竹林。(4)常绿阔叶林改为白茶、毛竹后,不同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比例均表现为:2~0.25mm>0.25~0.053mm>(<0.053mm)。在2~0.25mm的团聚体中,不同经营年限茶园、毛竹林均低于阔叶林,其中毛竹林和40a茶园均显著低于阔叶林(p<0.05),且10a茶园>40a茶园,而40a毛竹林显著高于10a毛竹林(p<0.05)。(5)不同林地土壤的HC组分碳含量均表现为:FAC>HMC>HAC;与阔叶林相比,不同经营年限茶园、毛竹的土壤HC各组分碳含量均有下降,但毛竹林以及40a茶树均显著低于阔叶林(p<0.05);不同林地之间土壤HAC、FAC含量均表现为:常绿阔叶林>10a茶园>40a毛竹林>10a毛竹林>40a茶园。(6)常绿阔叶林改为白茶、毛竹林之后,土壤PhytOC含量均有所增加,在不同林地之间表现为:40a毛竹林>10a毛竹林>40a茶园>10a茶园>阔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