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草海高原湖泊湿地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有关生态安全以及湿地生态安全的研究方法,构建草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草海湿地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价,研究造成草海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威胁因素,探索高原湖泊湿地生态恢复的对策。本文首先以湿地生态安全的定义出发,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为基础,重点选取13个指标,以2003年~2008年6年数据为准,构建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极差标准化和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数值以及其权重值,采用单因素评价和综合评价方法对草海湿地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各个指标对于草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将草海湿地生态安全等级分为理想、安全、较不安全、不安全和极不安全5个等级。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①压力指标安全度压力指标中,生态安全度最低的指标是水土流失面积,处于极不安全等级中,但是6年以来生态安全等级还是逐渐有所好转,因此,水土流失的治理仍然是恢复草海湿地生态功能的长期重点治理方面;人均水资源量的生态安全度在2007年、2008年得到改善,从安全转变到理想的状态;人均耕地面积长期处于较不安全等级中,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因子,需要引起重视;人均污水排放量和人口密度在6年期间变化不大,一直处于安全的范围内,虽然目前对草海湿地未造成大的威胁,但同时也表明对于污水排放的管理和人口数量的控制一直未得到有效控制,是该区域治理工作的难点问题。②状态指标安全度状态指标整体的生态安全状况相比于压力指标而言要好些,其中生态安全等级最低的指标是生物多样性指标,草海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此对于保护区内动植物生态安全度评判的标准较高,这是构成其生物多样性指标生态安全度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这个指标在2003年~2008年这6年时间内变化范围不大,表示草海湿地相关管理部门对于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生态安全等级变化较大的指标是土壤侵蚀模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均纯收入,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接近不安全和极不安全等级边缘,到2008年接近于较不安全等级中,有很大的突破,主要因素要归结于近年来由于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视,加上贵州省政府对于发展威宁地区经济的推动,居民人均收入上涨幅度大,从原来的几百元增加到现在2000多元;土壤侵蚀模数从2003年~2005年的不安全等级转变成2006年~2008年间的较不安全等级中,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植被覆盖率的贡献造成的;植被覆盖率从2005年~2008年间变化趋势明显,2008年处于安全等级中。③响应指标安全度响应三个指标都呈现逐渐改善的趋势,其中,指标环境治理投资率的变化趋势最大,2003年生态安全等级处于较不安全等级中,2004年~2006年生态安全等级上升为安全,2007年~2008年生态安全等级为理想;人均GDP从较不安全等级逐渐转变为安全等级,这是草海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威宁县城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草海湿地2003年至2007年生态安全等级处于不安全范围内,但总体趋势在逐年好转,直至2008年转变成较不安全等级,表明草海湿地生态安全总体水平不高,与国内其他先进大城市的湿地生态安全状态存在不小的差距。究其原因,草海湿地的生态安全状态和草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与人类对草海水体及周围地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息息相关,致使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发生退化。但是,近年来,草海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管理者与当地居民共同的努力过程中,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改善,特别是2008年的湿地生态安全等级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