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有机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光催化和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工业的快速发展尽管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但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严重污染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且威胁着生态平衡。其中,由染料行业排放的有机废水不仅使水质恶化、颜色加深,而且染料结构稳定复杂对人类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因此,寻找新型的技术和先进的材料处理工业有机废水已经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材料领域的蓬勃发展表明多孔有机聚合物因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可控的孔道环境已经在许多成熟行业和新兴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气体分离、催化、医药等领域。基于此,本文设计合成了两例多孔有机聚合物,FePPOP-1和Hazo-POP-SO3H,且分别用于光芬顿降解有机染料和选择性吸附阳离子型染料。具体研究如下:通过FeTBrPP和TEPB的Sonogashira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了一例基于铁卟啉的多孔有机聚合物,即FePPOP-1。紫外可见漫反射证明该材料在可见光区域有较大的覆盖,并以有机染料MB为降解模型,使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实现在较宽pH范围内快速有效的降解。且在中性条件下,仅用4mg材料就可在实际太阳光下实现对50 mL含有70 ppm MB的快速降解。并且详细研究了 MB浓度、双氧水浓度、pH和金属离子对MB降解行为的影响。通过化学法和猝灭剂法以及电子自旋共振法确定该体系产生的活性氧物种为羟基自由基和单线态氧,最后,提出了该光催化剂FePPOP-1对MB的降解机理以及MB可能的降解路线。通过均苯三酚和联苯二胺之间的重氮化反应合成表面含有酚羟基的多孔有机聚合物即Hazo-POP-1,并且以Hazo-POP-1为模板,使用氯磺酸磺化法在Hazo-POP-1表面上修饰亲水性且带有负电荷的磺酸基基团,得到Hazo-POP-SO3H。与Hazo-POP-1相比,磺化后的Hazo-POP-S03H对MB的吸附量以及吸附速率均有明显的提高。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下Hazo-POP-SO3H对MB的吸附量得出其热力学参数,且吉布斯自由能小于零,证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在模拟实际有机废水流动过程时,Hazo-POP-S03H也实现了对MB有效的吸附。前驱体Hazo-POP-1绿色的合成方法以及简单的后修饰法即可获得对MB高吸附性能的Hazo-POP-S03H,因此,该策略合成的Hazo-POP-S03H有望真正用于实际有机废水的处理。
其他文献
这三个词都是状态副词,都有“立即”、“马上”的意思。但是仔细辨析,还是不难看出其区别的。
观赏植物「水仙(すいせん)」是石蒜科耐寒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高20—30厘米,具鳞茎,叶片扁平,阔线形,近似大蒜叶片。冬季里「水仙」莛顶开出六瓣花,有黄、红、白等颜色。「水仙
对于广大的日语初学者来说,一提起「ほうれんそう」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吃的蔬菜菠菜吧。在商务日语中,却赋予它特殊的使命。商务礼仪中的「報·連·相/汇报、联络、
<正>~~
期刊
学过日语的人大概都知道“たとえば”是比如、例如的意思,但是翻开《广辞苑》可以发现“たとえば”并没有这么简单,它还有其他意思:
虽然Panasonic在数码相机领域属于后起之秀,但是借助与Leica的合作,迅速在数码相机市场蹿红,并以特色数码相机产品赢得了用户的青睐,与一般厂商不同,Panasonic的每一款主打产品都
日语专业四级考试听力考试,在现行考试大纲(2005年修订)下,分为A、B两部分,听力A有15~18道题,听力B有2~5道题。从近四年考试来看,除了2009年的听力B有3道题外,2008年、2010年,201
在企业组织内部和工程项目建设中,信启,传递过程随着传递渠道增长和节点的增多信息失真的程度越高,所需要的传递时间越长.为了使风险信息及时、真实的在组织内部传递,使国际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关于老年群体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社会大众对老年群体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其中,网络新闻因为受众广、传播速度快,已经成为社会大众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方式。从互联网已有的相关报道来看,老年群体的热点新闻不断涌现,引发社会广泛讨论的案例越来越多,老年群体受到的社会关注越来越多。微博在互联网中作为发展十年有余的强势新媒体平台,入驻新闻媒体体量大,形成了独立的
元末社会动荡,隐逸之风盛行,本文以“元末诗人隐逸心态研究”为主题,选取刘仁本、王冕、倪瓒、戴良等四位元末诗人,分别对他们进行了个案研究,深入细致地挖掘他们的隐逸心态,旨在通过他们来窥探元末文人在历史剧变中的心灵脉动,同时对元末的隐逸文化展开进一步的探索。本文包含绪论以及四个章节。绪论部分梳理了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发展历程,叙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并介绍了元末诗人隐逸心态的研究现状与不足。第一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