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米丽·狄金森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她20岁开始写诗,给后人留下了1775首宝贵的诗歌和1024封信件。狄金森在中年之后,慢慢的退隐,几乎再也没离开过她的家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文学界生态批评开始兴起,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自然文本变得越来越重要。自然是狄金森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诗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着深刻的思考,那么在新时代背景下,发掘诗歌中潜藏的生态意识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将从多层次多角度,不仅从哲学方法层面也从学科方法层面,通过文本细读并且借鉴和采用理论分析法来分析展现艾米丽·狄金森的自然观与生态意识。其中笔者有意识的借用生态美学的理论,想从审美角度来确立人与自然地关系,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因为只有审美的关系才是自由的关系,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告诉人们维护生态平衡是件愉快的事,其中有美,生态就是最具魅力的美。 笔者发现,狄金森的生态意识产生的根源及影响因素是错综复杂的,诗人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取其精华,不断发展自己独特的生态意识。同时对当时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进行了批判,并且希望找出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 笔者将论文的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深度挖掘诗人生态意识的来源。从诗人的生活环境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作者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所发展的自己独特的生态意识。在诗人眼中,自然既是美丽生动的,像人类的“母亲”一样亲密;同时也是神秘恐怖的,就像一个“陌生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员,自然界万物平等,但人类永远无法探知神秘大自然的秘密,所以人类应该敬畏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第三部分是诗人对产生生态危机的根源进行批评,狄金森认为,宗教神学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主人、对万物有灵的否定、对天堂的过度关注都是造成人类对大自然的进行破坏的原因;当时西方文化中的爱默生个人主义的发展,最终造成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以及新科学及工业的发展不仅使人类更加的了解并热爱自然,同时也在不断的掠夺自然。作者在第四部分主要梳理狄金森解决生态危机的办法,即是对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首先,作者运用墨菲的“另一个”理论来解构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揭露人与自然“主体间性”的平等关系;其次通过以“主体间性”为哲学基础的生态美学的重要内容“自然地复魅”的生态美学观来揭示诗人有意识的部分的恢复自然的神性,使人类敬畏大自然;这样人类就可以通过“诗意的栖居”来拯救大地,使其恢复到本真存在,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