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avica L.)为唇形科青兰属植物香青兰的干燥地上部分,分布于新疆西部(西北)、内蒙古(华北)、黑龙江(东北)等地区,作为维吾尔族和蒙古族习用药材。近年来,国内外对于香青兰的研究也都集中在香青兰总黄酮、总酚酸部位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其衍生制剂等方面。本课题组前期以香青兰子,即同一植物不同的药用部位作为研究对象,也从中分离鉴定出多种与香青兰相同的活性化合物,为香青兰子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与参考。而现行对于香青兰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内容包括在中国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中所记录的性状、粉末鉴别等,而没有相应的定性和定量的控制方法,标准的现状远没有达到对香青兰药材质量控制的要求,也使得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香青兰药材的质量无从保障,大大降低了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建立香青兰的质量标准,筛选香青兰质量标志物(Q-marker)是开展质量标准研究的首要任务。但在不同种属的药材具有不同类型的活性物质,比如同属植物在种间或种内的形态学上存在着相似性,采收过程中就会产生混淆现象;同种植物在不同地域间、不同采收期、不同药用部位之间的质量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共同导致了药材基原信息不清楚,道地属性不明确等问题,所以中药材质量的控制,首先需要确定合适的质量标志物,为揭示香青兰药材的时-空累积变化规律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今后香青兰药材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1.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香青兰中化学成分研究通过对香青兰药材提取物中各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从而完善香青兰药材整体的化学物质基础,总结香青兰中主要化合物类型的质谱裂解途径,推测其他药材中的未知化合物,为香青兰药材质量标志物的探讨提供新的思路。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采用高灵敏度及高分辨率的液质联用分析技术(UPLC-PDA及UPLC-QTOF-MS)对药材提取物进行分析检测,再根据其总离子流图(TIC图)及各个化合物的一、二级质谱数据进行Masslynx 4.1软件的分子式拟合,推测指标化合物的种类;首先是对文献报道已知的以及具有标准品的化合物的二级质谱裂解规律进行总结归纳,从而推测出其他相同类型的化合物,再与文献中对于相关化合物的报道进行二次比对,从而初步确定香青兰中各个化合物种类。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成功检测出35种化合物,其中包括21种黄酮类化合物、1种酚酸类化合物及1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在鉴定出的21种黄酮中,5种以金合欢素为苷元的糖苷,3种以木犀草素为苷元的糖苷,3种以芹菜素为苷元的糖苷以及其他黄酮类化合物,故黄酮类成分是香青兰的主要化学成分,这与文献报道结果相一致。通过对香青兰药材总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分析鉴定,得到了香青兰药材总提取物中大量化学成分的质谱信息及化学信息,为筛选出香青兰质量标志物(Q-marker)奠定了化学信息基础。2.香青兰提取物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通过对大鼠口服香青兰提取物后血液中移行成分进行鉴定,进一步为香青兰质量标志物的筛选作参考依据。运用液相-质谱连用技术检测大鼠口服香青兰提取物后的含药血清样本,对比不同时间点含药血清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血清中发现多种黄酮及酚酸化合物以原型形式入血,包括田蓟苷(TIL)、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LUT7)、迷迭香酸(RA)、金合欢素(Acacetin)、木犀草素(Luteolin)及芹菜素(Apigenin)等,其中以田蓟苷含量最高,并且发现主要黄酮苷元及其糖苷存在互相转化现象,提示黄酮类成分可能是大鼠口服香青兰药材提取物后所发挥药效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3.香青兰次生代谢产物时-空累积规律研究为了更加科学的根据植物生长过程中活性物质的含量变化来把控药材采收过程中的质量变化。通过建立HPLC色谱分析方法,优化合适的液相色谱参数以及对样品的提取方法进行研究,初步确定香青兰多指标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相应的方法学考察。样本的含测结果表明,相同产地下香青兰不同植株样品指纹图谱的指纹图谱相似度系数(0.923-0.992),表明香青兰植物样本采样的均一性和稳定性,排除了样品的个体差异性;在考察在香青兰不同植物器官(根、茎、叶及花)中指标成分含量分布情况时,LUT7和RA均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片中,TIL主要分布在植物的茎中,其他部位也均略有分布;继而根据各地区成熟期样本指标成分含量的变化情况与各个生源地区的环境因子(气温、湿度、日照时间、海拔、温差等)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解释了不同产地间香青兰药材质量差异的科学内涵;对于香青兰药材采收期的选择,根据田蓟苷(TIL)、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LUT7)及迷迭香酸(RA)含量的变化趋势及植物的生长状况,确定香青兰的最佳采收期是六月中旬至七月上旬,但由于南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差异,采收期也需要根据植物的长势来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