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农业、农村问题,关注民生,采取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措施,先后在制度层面变革生产关系,开展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同时也推行了一系列具体的农政措施,从而推进了“三农”问题的初步解决。本文以黔东南地区为个案,具体地考察建国初期党和人民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及得失,并论及“三农”问题初步解决后黔东南农村发生的社会变迁,重点探讨新型的民族关系的形成、政治上层建筑的变化、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及物质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等。“三农”问题的解决促进了黔东南地区乡村的社会变迁;反过来,乡村的社会变迁又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建国初期,黔东南地区“三农”问题的解决及乡村社会变迁是在革命的语境下进行的,党和人民政府通过群众运动进行建设和革命。实践证明,靠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来进行政治斗争和经济变革,从长远看来,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建国之初黔东南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及乡村社会变迁为今天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树立了榜样,也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