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铜吸附剂对采煤工作面上隅角CO消除性能研究及应用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yu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CO气体浓度超限问题始终困扰着矿井的正常生产活动,严重制约了开采进度,甚至对矿工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并且CO来源众多,治理困难。本文从消除的角度出发,结合工业CO吸附技术,制备吸附剂,研究CO消除性能最佳参数,提出适用于矿井采煤工作面的消除工艺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采煤工作面上隅角CO浓度,对保障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研究内容需要,设计研发了 CO消除性能测试实验装置,主要包括:装置主体部分、配件气源部分、传感器、风速仪等,并对实验装置作用进行介绍,可以实现固体、液体吸附剂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实验研究。理论分析选取了对CO选择吸附性大的氯化亚铜,浸渍法制备负载氯化亚铜的分子筛和活性炭吸附剂,高温焙烧使氯化亚铜以单层分散的形式负载到载体上;对负载氯化亚铜的分子筛、活性炭和未负载的分子筛、活性炭进行比表面积、孔结构测试,分析发现载体负载氯化亚铜后出现比表面积减小,孔容减小,平均孔径增大的趋势,并且分子筛的比表面积最大,孔容也最大,负载氯化亚铜效果最好;XRD测试结果显示氯化亚铜在载体上实现单层分散,但仍有部分氯化亚铜未负载到载体上,并且分子筛负载氯化亚铜的效果更好。通过密闭空间静态消除实验,得到吸附剂消除CO变化规律为:第一次加入吸附剂后一氧化碳浓度急剧下降,10min后下降趋于平缓,15min时浓度基本不变;再次加入吸附剂后的一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跟第一次相同,但下降速率要小于第一次,并且第一次加入吸附剂后的消除量大于第二次,结果表明CO浓度对吸附剂消除效果影响明显,浓度越高,消除效果越好。测得消除量为:CuCl/NaY吸附剂>CuCl/AC吸附剂>NaY吸附剂>AC吸附剂,CuCl/NaY吸附剂消除效果最好,最高消除量达230ppm,消除率达61.17%。采用设计研发的CO消除性能测试实验装置对四种吸附剂进行动态消除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CuCl/NaY吸附剂,在风速为1.0m/s,吸附剂质量为600g,放置于管道中部时得到的消除性能最好,瞬时最大消除量为82ppm。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测得吸附剂消除性能影响因素重要度为:吸附剂质量>吸附剂位置>风速。最后采用固体消除工艺在某矿130205综采工作面进行现场试验,结果显示在综采面开采时上隅角CO浓度明显降低,说明固体消除工艺对降低工作面上隅角CO浓度有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其核心症状为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动缺陷、狭隘兴趣与刻板行为。孤独
目的 探讨三七粉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的上消化出血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三七粉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
近年来,带式输送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驱动电机作为电动滚筒的重要组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带式输送机的传输质量。电励磁双凸极电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特种电机,其可
基于聚苯并咪唑(PBI)的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HT-PEMFC),具有燃料纯度要求低、水热管理简单、成本相对低廉、系统效率高等优点,是作为分布式能源系统和移动系统的理想电源之一
通过纳米载体共输送两种或多种化疗药物可以使两种或多种药物产生最优的协同增效或加和作用。纳米金刚石(NDs)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载药量和pH响应的药物释放等
介绍并改进了一种基于动态模型的,用于入侵检测系统的机器学习算法.该算法抽取出IP分组和TCP连接的23个属性域,经过训练得到规则集.结合改进后的模型,使用该规则集对1999 DAR
天然裂隙岩体属于自然地质作用形成,取样相当困难,因此以水泥、河砂为相似材料做成标准的类岩石试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单轴、三轴破坏实验,单轴、三轴循环加卸载实验,单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