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本身的局限性、经济理论的变革、新经济的兴起以及社会对公共服务的新要求使基于官僚制的政府部门缺乏适应新情况的能力和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上述原因共同推动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世界范围的扩展,以顾客至上、成本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题的服务型政府、企业型政府的建设已经显示出其不可遏止的发展动力。政府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是顾客至上的集中体现,节约成本需要科学的管理观,科学的管理出效益,以降低投入为前提的效率更是效益的集中体现,政府的创新活动更离不开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支撑。政府的运作资源一是由于其存在而导致的资源分配——行政拨款和权力分配,另外一个即知识。因此,先进的行政范式离不开知识的作用。 政府在逐步的发展演进过程中,衍生出了以文档管理、政府内部信息公开为主题的知识共享方式,这些均是显性知识的共享,经研究和测量,隐性知识占知识总量的90%以上。显性知识的共享属于浅层次的知识共享。 由于效率和质量的需求以及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一门新的学科——知识管理应用而生,由于利益的驱动,知识管理首先发端于企业,并在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和应用,这对企业运作的各个链条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一些具有先见之明的国外政府已经开始了有益的知识管理尝试。 各级政府、政府的各部门、政府工作人员由于工作背景相似,产生的隐性知识能够解决相似的问题,即政府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拥有的隐性知识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因此,在政府内部推行隐性知识共享具有现实意义。 政府由于长期以“官僚制”为基础,在推行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障碍因素,需要对这些障碍因素进行理论研究和充分的实地调研,方能把握其本质以及在政府内部隐性知识共享推行过程中的影响因子。 为此,笔者在与专业和研究方向相关的主题中,选择了政府内部的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研究作为研究的主题。 本研究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为导论。主要阐述研究的历史背景、现实背景和学科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的理论基础,需要界定的概念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最终提出本研究的总体架构。 第2章为文献综述。本章选取了政府的知识类别、知识共享的一般障碍、隐性知识共享的特殊障碍、政府内部知识共享的特殊障碍、隐性知识显性化策略等主题进行综述,总结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最后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评。文献综述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也与本章的理论基础共同构成了第三章模型构建的基础。 第3章为本研究的障碍因素理论模型构建部分,也构成了本研究的假设,也即通过模型的构建提炼出了假设的政府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基于以下思路构建: (1)政府内部的隐性知识共享其实是由两个过程,一个是支持共享启动的过程,一个是知识共享本身的过程,因此,本研究假设的模型是基于启动——过程的框架; (2)按照计划行为理论对政府内部的隐性知识拥有者和隐性知识需求者分别分析,主要分析二者的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通过分析,提炼障碍因素; (3)基于管理沟通的修辞模型,对隐性知识共享的各环节进行分析,提炼障碍因素。 本章还对提炼的障碍因素进行了分类,对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进行了分析;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系统论,构建政府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模型。 第4章为本研究的实证部分。共分为访谈内容的定性分析和问卷调查的定量分析两个部分。在对访谈内容的定性分析中,总结了政府内部隐性知识的具体形式,并对隐性知识拥有者的共享目的和障碍进行了分析,按照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对这些目的进行了归类,并总结了政府内部的隐性知识共享的组织层面障碍因素。 在定量分析中,主要对问卷设计的障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与因子分析。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对各障碍因素阻碍政府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相关性进行了计算,计算出了各影响因素与政府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相关系数,并按照顺序进行了排列。在因子分析中,提炼了影响政府内部的隐性知识共享的六个因子,并对这些因子进行了解释,这六个因子分别是:个人隐性知识观念与电子沟通水平、政府部门知识共享文化、隐性知识的显性与吸收能力、隐性知识的隐性、单位内部政治因素、政府信息基础设施。 第5章为政府内部隐性知识共享实现机制构建部分。本部分根据第三章、第四章的内容以及现有的研究成果,构建政府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机制——CMCP机制。政府内部的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机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构建,一是营造隐性知识共享的文化,二是加强政府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组织管理,三是疏通政府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渠道,四是优化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 第6章为本研究的结尾部分。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其中研究成果和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概念研究方面:一是厘清了信息传递、沟通、知识共享、组织学习的关系,为知识共享研究视角的选择提供了帮助;二是,根据访谈内容总结出了政府内部的隐性知识的具体表现形式;三是提出了政府隐性知识的分类标准;四是提出了关系型障碍因素的概念,解决了知识共享障碍因素无法完全归类的问题。 (2)在研究方法与思路方面:一是采用了理论基础——文献综述——模型构建——实证分析——实现策略研究的思路;二是对隐性知识拥有者和需求者分别进行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分析,知识共享是双方的具有合作性质的行为,因此,需要对双方进行具体分析;三是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笔者针对本研究相关的调查问卷即达三份,总填报人次近10000人。这为笔者对政府部门和学校知识管理研究积累了一手素材; (3)在成果内容方面:一是构建了政府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启动——过程的框架;二是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计算出了障碍因素对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的相关系数;三是,通过因子分析,提炼了6个障碍因素因子,并进行了解释;四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在政府内部实现知识共享的机制进行了研究,构建了政府内部隐性知识共享实现的CMCP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