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几年来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国资源的日渐枯竭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无疑使节约资源、发展生态型材料成为当代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硅藻土作为一种具有很强吸附性能的多孔材料,通过添加矿物纤维及纳米TiO2等材料可制备出可以实现更优的调湿性能,并兼具吸附降解甲醛性能的生态型硅藻泥墙体材料。本课题主要针对硅藻泥调湿性能进行了填料单因素实验及正交优化实验,得到硅藻泥调湿最优配比,并利用压汞法得到硅藻泥孔径分布,研究其对调湿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掺加纳米TiO2研究制备出既具有调湿性能,还具有吸附降解甲醛功能的硅藻泥材料。调湿性能研究正交优化实验以硅藻土掺量、硅灰石粉掺量、凹凸棒粉掺量作为影响因素,吸放湿率作为考核指标,做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制备出的9组试样得到最优配比为A2B3C3,即硅藻土 55%,硅灰石粉25%,凹凸棒粉10%的配比下,放湿性能达到4.82%,吸湿性能达到9.70%,硅藻土对调湿性能影响最显著,凹凸棒粉次之。通过压汞测试正交最优吸放湿配比试样的实验得到,孔径在300~1500nm的区间内对硅藻泥吸放湿性能有一定提升作用,其中500~1200nm孔隙比例较大,应为填料间形成孔,300~500nm孔隙比例较小,为填料自身孔隙。通过对硅藻土原土及在400℃、600℃、800℃下煅烧2h的硅藻土进行SEM微观分析,发现硅藻土原土在孔隙中有少许杂质存在,随着煅烧温度增加而逐渐减少,600℃时杂质基本完全烧失,孔隙暴露完整;煅烧温度达到800℃时,硅藻土单体及其孔径边缘出现断裂,对硅藻土的多孔吸附性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吸附降解甲醛的实验中,首先进行了纳米TiO2范围确定实验,并同样利用了正交优化的方法,以煅烧温度、纳米二氧化钛掺量、分散剂掺量为影响因素,甲醛降解百分率作为考核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9组优化实验。制备硅藻泥的最优配比是A2B2C2,即缎烧温度为600℃下煅烧2h,纳米二氧化钛掺量为1.5%,分散剂掺量为0.5%,煅烧温度影响较为显著,纳米二氧化钛影响显著性次之,对应降解甲醛百分率为77.06%,且表面未出现开裂,甲醛降解率较高,达到了甲醛降解的效果。并且利用该配比其他条件不变,将不同煅烧温度下硅藻土分别掺入硅藻泥,亦发现600℃煅烧土制备试样调湿性能最优,吸湿率可达9.78%,放湿率可达5.33%,均优于未煅烧土制备硅藻泥。并对降解最优配比进行压汞测试得到,孔径分布依然在300~1500nm的范围内,但300~500nm孔隙明显增多,说明硅藻土自身孔隙的孔径大小更有利于调湿性能及甲醛降解量的提高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