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栅栏地区作为北京旧城的典型片区,除了著名的大栅栏商业街、东琉璃厂街,还有密密麻麻的胡同以及数量最多的大小“杂院”。大多数杂院在最初原本是四合院,历史变迁,大部分或者拆除或者衰败成了现在的“杂院”。当下,关于“杂院”这种居住形式的研究并不全面。但是在北京以大栅栏地区为代表的旧城区域,由于其存在的普遍性和居住形式的特殊性一直被社会和学界所关注。杂院内部的空间面貌究竟如何?居民的居住现状具体怎么样?杂院在未来的改造又该怎样进行?翻阅以往文献,关于这些疑问并没有系统的研究和解答。本论文从建筑学角度,调查分析北京大栅栏地区杂院空间现状的特征和构成要素。希望为讨论该地区未来改造发展提供参照,同时记录当下大栅栏居民生活空间现状,期望未来有其他研究价值。本论文以北京大栅栏地区杨梅竹斜街及南北两侧共14条街巷的193处杂院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院落空间资料收集,然后对资料进行处理和整理,最后通过图表比较分析法进行院落空间现状的研究,寻找杂院空间中的普遍性规律和特殊性,最终得到论文结论。本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论文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建立文章的研究框架;第二章概述大栅栏地区的历史、杂院的形成过程和成因;第三章陈述了对北京大栅栏地区杂院空间的观察与调研过程;第四章是从宏观层面解读和分析大栅栏地区院落的住户户数、杂院平面形态类型,在平面形态分类基础上对杂院整体占地面积、进深、面宽及杂院长宽比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第五章是从中观层面解读分析大栅栏地区院落内部室外公共空间面积、路径长度、宽度和室外公共空间平面形态特征,之后对房屋建筑的主要功能房屋数量、附建房屋数量和两者的数量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房屋中的卧室、对起居室、厨房、卫浴室等功能房间和储藏室、室内走道、空置房间等其他房间进行了分析;第六章是从微观层面解读分析大栅栏地区杂院内室外公共空间的院门、入口门道、房屋外立面、室外地面等构成要素的特征;第七章对全文做了总结和展望。希望本论文对北京大栅栏地区的城市更新、院落改造等方面能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