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以农为本,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农”,这是中央从2004年以来连续第七年将一号文件的落脚点锁定“三农”领域,也是中国建国以来决策层对“三农”最长的关注周期。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基础,在中国发展史上历来备受瞩目,并且经常出现在文人的文学作品中,但是文学研究领域把土地作为独立的意象研究的文章却很少。土地叙事是围绕作品中表现的土地展开政治经济、文化、人性的思索,从政治、文化、人性视野展开叙事。从政治视角的土地叙事展现了政治话语权力下的土地作为政治运动与土地运动伟大胜利的象征的美丽光环以及当下坚守着土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苦农民的民生疾苦。土地作为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作品中分田地、翻身做主人的喜悦是对土地革命胜利的歌颂,也是对中共制定的正确政治路线方针的歌颂,是一个政党通过文学的宣传力量积极地巩固自身的地位,通过文学干预现实生活、为政治服务的表现。作品通过土地主人的变化反应现实生活中人物社会地位的变化,从而折射新中国新农村农民的崭新生活。同时,当下中国的农村仍然存在贫穷落后的现象,存在着一批勤勤恳恳的农民,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却又摆脱不了天灾人祸、税务经济的困境。但是面对的种种困境,朴实的农民却代代在土地上谋生活,抛洒汗水。即使流血流泪,甚至背井离乡却没有浇灭他们对于生活的希望,最终留在了生养他们的土地上。他们就是那群抗争在天地间的英雄,那群与天灾人祸、残酷现实抗争的高大身影。作品中围绕贫瘠的土地,不屈的生命,展现生存的困境;文化视角的土地叙事展示了在现代性冲击下农村中的土地颓败与城市中离开土地却挣脱不开土地记忆的农民的挣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也不断发展,土地不再是农民唯一的生存之本,新一代的农民开始离开土地另谋生存之道,土地成为老一辈农民坚守的阵地,土地被抛弃的命运却是大势所趋,作家在留恋和无奈中痛苦的徘徊,对土地的坚守与抛弃成为了矛盾冲突的焦点。而在城市,农村出走的农民像是浮萍,在繁闹的都市无根的漂泊感使他们留恋深藏在内心深处的土地记忆,在车水马龙中寻找土地,感受土地的清香,他们在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水泥钢板中寻求土地的一丝生机;人性视角的土地叙事展现土地利益面前的人性善恶,土地既然是重要的生存资料,在土地带来的利益诱惑面前,人们流露出人性本真,有对土地的贪婪带来的残暴,也有对土地的坚守的真诚,在土地夺与失中流露人性善恶。土地展现的政治、文化、人性这三个方面是既是交叉的,又是平行的,土地展现的光环与灰暗,退与守,善与恶构成了社会的整体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