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我国城镇化首次突破50%,进入快速城镇化时期。传统的城乡二元城镇化道路造成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功能日渐衰退,城乡差距拉大。在此背景下,中央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后提出“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谋求城镇和农村的协同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第二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本轮村庄规划要求走群众化路线,调动村庄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出进一步完善村庄规划公众参与机制。 广州市在2007年至2009年编制过第一轮村庄规划,初步建立了村庄规划公众参与机制,在2013年3月到同年12月进行第二轮村庄规划全覆盖工作。然而,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机制出现脱离农村实际、难以操作的情况,导致村庄规划成果没有受到各参与方认可。其本质原因是没有根据村庄规划的特点设置公众参与机制。笔者以广州市两轮村庄规划公众参与机制及其实践过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外各地区村庄建设的成果经验,建立适合于我国的村庄规划公众有效参与机制。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内容如下: 第一章介绍文章的背景、缘起、目的、意义,然后对本次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动态进行介绍,最后阐述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介绍公众参与的基础研究。首先对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理论进行阐述,然后梳理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为后文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章对“中华文化圈”乡村建设进行分析与经验总结。首先对中国乡村治理进行回顾,然后从开展背景、组织形式、参与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分析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乡村建设实践,总结出对建立适合于我国村庄规划公众有效参与机制具有借鉴意义的成功经验。 第四章对广州市两轮村庄规划公众参与实践进行分析,从开展背景、参与机制、现实意义和实践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笔者通过查阅文献、驻村体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总结出两轮村庄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成为后文建立村庄规划公众有效参与机制的重点。 第五章为本文核心章节,力图构建村庄规划中公众有效参与机制。首先阐述公众有效参与机制的基础理论和原则,根据村庄特点,丰富村庄规划公众参与的主体和方式,提出有效决策手段,并完善村庄规划编制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公众参与流程。之后进一步建立公众参与的辅助机制,确保公众参与的持续性和参与各方的权利。 第六章总结全文的研究结论,对本次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进行阐述,最后提出研究不足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