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监督研究 ——基于不同掏空行为案例分析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44121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股东掏空行为一直以来在资本市场上备受关注,在不断加强防范和监管的态势下,大股东掏空行为仍然不断频发。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众多学者大多是站在大股东掏空行为本身、公司治理以及外部监管的角度进行研究,以得出对大股东掏空行为产生抑制作用的有效方法,然而由于大股东掏空行为的产生是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主观因素包括大股东的利益驱动等,客观因素包括内部监督无效、外部监管力度较弱以及股权集中化问题等,使得大股东掏空行为仍然在不断出现。本文通过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实施方式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监督机制,本文认为有效地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对大股东掏空行为起到一定程度的监督作用。但是当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导致内控失效时,由于大股东在公司决策时享有绝对的话语权,外部监管较弱,出于利己心理,大股东便会在内部控制缺陷中寻找漏洞,利用各种手段对上市公司进行掏空,因此存在形式的多样性和隐蔽性。2011年起,我国规定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其内部控制的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由自愿披露改为强制披露。通过多案例研究发现,多个被出具内部控制否定意见且存在大股东掏空行为的上市公司都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在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否定意见之后,有些甚至被监管部门处罚之后,对应的上市公司对内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整改和完善,经过多案例分析,整改后的内部控制制度得到了很好的完善,得到注册会计师们的标准审计意见之后,相应的大股东掏空行为明显收敛,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基于内部控制视角,在内部控制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多种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监督作用。为了避免由于个案例的局限而导致结论缺乏说服力,本文以C公司、T公司和H公司为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说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监督作用,并且从如何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及内部控制监督两个角度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其他文献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各地都试图借助旅游业的元素,集聚乡村发展人气和活力,从而探索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对于农村地区来说,传统农业已经不可持续,越来越多的地方期望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一切皆可游”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所接受。“农业+旅游”,逐渐成为地方政府乡村旅游的一个模式。本文从农旅融合角度出发,重点回答了“苏北革命老区——涟水县南集镇,是否适合走农旅融合乡村振兴之路,怎样走好农旅融合乡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经过了2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员。以湖北省为例,像汉口银行这样的城市商业银行,近些年实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环境变化与目标市场均对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营销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持竞争优势,拓展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发展,社区银行及其零售业务的发展在城市商业银行市场版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不言而喻。研究、剖析和推动社区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
产业内贸易理论产生、发展始于上世纪60年代,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贸易形式和研究对象之一,更成为一种重要趋势。产业内贸易体现了国际贸易参与国的国际分工形式、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也为贸易双方带来福祉。因此,本文聚焦产业内贸易这一贸易类型,对中美高技术产业贸易与国际分工形式进行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美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占比不断增高,且出现了中国对美国存在高技术产品贸易大额顺差的“反比较
自2018年以来,中国汽车行业面临了20多年来首次负增长,在国家政策上国六排放的压力,以及行业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双重挑战。仍在蔓延的新冠疫情和行业的激烈竞争,F汽车公司其高离职率的背后,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被逐渐放大。本文将以F汽车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全面薪酬模型为理论基础,进行方案的优化研究。本文首先梳理了薪酬激励相关理论,阐述了全面薪酬相关的研
近年来,对赌协议在我国重组上市、并购、融资等资本交易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在实践中,部分企业迫于完成对赌条款,通过不当手段去粉饰财务报表进行财务舞弊,陷入“对赌陷阱”。因此,针对ST百特签订对赌协议诱发财务舞弊的案例开展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论文选取了ST百特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对赌协议及财务舞弊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与概括,为后文的案例分析奠定基础。然后,采用案例分析法对S
大数据、云存储、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不断涌现,经济全球化推波助澜,跨国经营浪潮席卷全球。具有庞大经营规模的企业为了突破日益凸显的经营管理局限,开始推行财务共享实践。许多国外企业将经营版图扩张到中国,财务共享概念在我国迅速传播,开启了国内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探索时代。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只着眼于基础核算型财务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再适应当下市场经济发展新局面。企业急需打造一个业务财务深度融合的信息系统平台,
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预测识别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通过虚增收入、虚增资产、虚减费用等多种手段,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违规“美化”,此类行为侵犯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违反了我国相关监管法律,一些著名的案例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因此对财务舞弊行为进行识别就格外重要。国外由于资本市场的成熟对于财务舞弊的研究起步较早,且已有许多成果。在财务舞弊的动因方面,有著名的“冰山理论”、
“明股实债”是兼具股权和债权特征的一种投融资方式,集合了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两者的优点,实现了投融资方、目标企业及其股东多赢的积极局面,在商业实践中被广泛使用。“明股实债”的相关纠纷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名实争议,即“明股实债”的法律性质究竟是股权投资关系还是债权债务关系。目前司法实践对“明股实债”要么认定为股权关系,要么认定为债权关系,而且没有明确的区分标准。但法律关系并不一定是简单的“非此即彼”。
鼓励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是国家引导民间资本开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趋势和价值取向,也是在《学前教育法》立法中明文规定的发展原则。但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的性质定位众说纷纭。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界定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性质定位,通过法律法规的分析以及法学理论层面界定,破解当前学前教育在实践层面的各种乱象。本文主要包括四章,第一章是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概述。以现行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教育政策为依据
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将使无人驾驶汽车在未来逐渐普及。由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深度学习性、运行自主性等特征有别于传统机动车,所以其在带来巨大社会价值的同时也给侵权法制度造成困惑。目前世界各国在鼓励和支持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寻求对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侵权的法律规制途径。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侵权,打破我国既有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规则建立在传统的人车关系基础之上的固有形态,也对产品责任规则提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