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帮匠作系统变迁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itial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首先追溯了香山帮的历史源流和谱系。先从香山帮的词源入手,对香山帮的来源和形成时间做了探索性分析。然后通过对《明实录》等史料的挖掘,详细考出了香山帮鼻祖蒯祥和其他著名江南匠官的生平活动。最后,运用晚清以来的碑刻和民国档案,分析了苏州水木匠业行会的情况,揭示了香山帮在近代行会发生现代转型时的活动状态。通过这三步工作,初步梳理出了香山帮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再以香山帮建筑特征为线索,以匠帮活动资料为基础,结合江南地区的经济、语言、文化等现象,对香山帮的活动地域以及影响范围做了深入分析。   其次,论文对香山帮的技术、文化和组织特征有所揭示和解释。其一,通过对《鲁班经》、《园冶》、《营造法原》等文献资料的比较研究,分析出香山帮建筑技术特征的渊源和流变。其二,从文化人类学的涵化概念出发,结合江南地区的移民史和文化变迁史,探索了香山帮建筑技术和文化的成因。其三,通过香山帮建筑与徽州地区和浙中南地区建筑的比较,分析了香山帮的独有特性。   再次,论文对近代香山帮的代表人物--姚承祖的生平作了全面的追踪,并且从姚承祖所作的《营造法原》出发,结合前代文献,分析了其中包含的技术和文化内容,如提栈的技术本质、草架的发生和演变、传统匠人图样的表达方法、运用苏州码的计数方式等等。更进一步揭示了香山帮的营造技艺和文化特性,展示了香山帮匠作系统的变迁。   最后,论文以今日香山帮传人的营造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苏州万佛寺重建中的两个案例,分析香山帮营造技艺的特征和关键技术,并解析了香山帮营造技艺的传承和变化。   本论文研究探索性地在建筑学角度上结合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地理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多视角、多维度地探索和分析了江南传统匠作系统的代表--香山帮匠作系统,论文把匠帮的技艺、文化、组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对待,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上都具有开创性。论文因而比较全面地展现了香山帮的真实面貌,填补了研究空白。
其他文献
从建国初到改革开放,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了巨大发展。高校图书馆建筑从一开始就被定位为学校三大支柱建筑之一,在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中承担重要任务。由于该类建筑文化气息厚重
学位
现代社会,人类的生产生活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全球普遍认为低碳生态化的生产生活是保护地球最有效的途径。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人类面临着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是造成问题的罪魁祸首。在此背景之下,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是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它所构建的虚拟空间已经开始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对空间的认识。虚拟空间扩大了人们空间体验的范围,让人们可以从多种角度观察周围的环境,获得与以往
本文是关于明清江南厅堂建筑内轩的形式与演进的研究。轩是江南传统民居、祠堂中特有的一种构造,样式丰富,使用普遍,但鲜有专门针对轩的研究。   本文首先对轩的基本信息做一
学位
景观设计是兼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综合设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中出现的思潮和观点的推动,在不同时期,形成各种各样的
从远古社会到后工业文明,建筑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之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技术的限制,长久以来建筑师在设计实践中以线性牛顿力学理论以及笛卡尔空间体系作为空间形态的主要设
大尺度城市棕色地段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出现的特殊现象,是城市去工业化过程的衍生品。伴随着世界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交通运输设施不
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继承一直是当今中国建筑师在建筑创作和研究中最重视、最广泛讨论的课题。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尝试着在现代建筑的创作中传承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些积极因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