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拟位移”指的是位移主体没有发生任何实际移动,但却通过具有位移义的动词或短语进行表述的一种主观的、假想的移动。20世纪90年代,虚拟位移研究成为了认知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研究领域涉及理论探讨、跨语言对比、实证研究、及应用研究等诸多层面。但从目前的跨语言研究来看,多集中英语与汉语的对比上,汉韩语虚拟位移的对比研究屈指可数,且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仍然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有鉴于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借鉴Talmy的位移事件框架理论对汉韩虚拟位移表达进行研究,将研究问题限定在各要素的编码特点、建构机制和语体归属上。为系统地分析汉韩虚拟位移的句法-语义特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章介绍研究对象、研究意义以及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述评,并对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进行说明。第二章分析虚拟位移的观察视角,对虚拟位移的概念做出界定,并梳理虚拟位移的分类问题,以此为基础,考察各类型虚拟位移在汉韩语中的表现形式。第三章着重以位移主体、运动、路径、方式等概念要素为参照点,对比汉语和韩语虚拟位移表达,通过对汉韩虚拟位移的语料分析,阐述二者在编码各要素时的共性与差异。第四章运用意象图式、隐喻和转喻、概念整合与心理扫描等理论分析虚拟位移建构的认知机制。第五章分析虚拟位移的语体归属,考察语体因素对虚拟位移的语法成分和句法操作的制约。第六章为本文的主要结论。这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指出本文的不足,并对今后的虚拟位移研究进行展望。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主体要素方面,虚拟位移的主体组合形式可分为单一型与复合型,指称形式可分为不定指型和定指型;从首现形式来看,虚拟位移的语篇推进存在两种模式:“背景信息+不定指型主体”和“无背景信息+定指型主体”;从维度的角度可将其分为一维、二维和三维主体;位移事件的典型程度取决于位移主体的范畴化扩展程度高低。(2)运动要素方面,主要通过位移动词编码运动信息,动词表达的运动具有【+无界、-动作、-完成的语义特征,在句法上允许[+持续义]的实践成分来显化时间信息。汉语可通过持续体“着”和继续体“下去”,或者是表持续义的时间副词“一直”等来表达;而韩国语则主要是通过“”来表达。(3)路径要素方面,在汉韩语中,路径要素都呈现出显性特征,既路径要素是虚拟位移表达中的必要要素;但对于路径的编码,汉语主要通过趋向动词和介词,而韩国语则采用含路径义动词、短语或格标记等进行编码。(4)方式要素方面,汉韩语都可以通过含方式义的动词及副词编码,且方式状语的出现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体现在表示时间的状语和表示情感体验的状语不能出现在虚拟位移句中。对于表示位移速度的状语,汉语和韩语都能允准其进入虚拟位移句。(5)对于虚拟位移的建构机制,首先,真实位移和虚拟位移在句法和语义上,以及在时间轴上的不同体现出了二者意象图式结构的差别;其次,虚拟位移中存在隐喻和转喻机制,二者可在不同层面作用于虚拟位移主体;再次,虚拟位移涉及两种概念整合类型:糅合型和截搭型;最后,虚拟位移体现出总括扫描和次第扫描两种心理扫描方式。(6)就虚拟位移的语体归属看,属于非叙事的说明性语体。在时体、语气情态、补语成分、否定、被动等句法操作方面,虚拟位移和真实位移有很大差异。语体动因对虚拟位移具有句法塑造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语法成分的塑造,即时间信息的限制、语气情态的限制和补语成分的限制;二是对句法操作的限制,表现为否定表达的选择和被动化操作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