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精神科护士在精神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其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等心理问题,不仅会危害护士自身健康,还会对护理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了解其焦虑、抑郁症状的现状并探究其相关因素,对于焦虑、抑郁症状高风险人群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精神科护士的人格特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关系密切。然而,现有的研究多采用“以变量为中心”的方法,单独探讨不同的人格特性与焦虑、抑郁等症状的相关关系,然而个体的人格不是只有一种人格特征构成,而是由多种人格特征综合而成,由此形成每个个体的人格类型。目前我国尚缺乏相关研究采用“以人为中心”的方法探索精神科护士群体的人格类型,并进一步探究不同人格类型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关系。目的在一个较大的、有代表性的样本中了解精神科护士焦虑、抑郁症状的现状,使用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识别精神科护士中不同的人格类型,并进一步探究精神科护士不同人格类型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关系,以期为医院管理者早期识别焦虑、抑郁症状的高风险人群及制定和实施针对不同人格类型精神科护士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1月~10月从山东省4所地市级精神病专科医院选取精神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采用的工具包括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平均月收入和工作相关特征如工作年限、聘用方式、职称、每月夜班数)、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病人健康问卷中的抑郁模块(9-item depression module of 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和中国版 10 项目大五人格量表(10-Item Personality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TIPI-C)。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81份,去除主要变量(人格)有缺失的个体32例,纳入749名参与者进行研究分析。本研究评估的是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并非临床确诊的焦虑症和抑郁症。使用SPSS21.0和Mplus8.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LPA进行精神科护士大五人格的潜在类别分析,模型拟合指数包括AIC、BIC、LMR和BLRT等。其他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列联表卡方检验、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1.精神科护士的一般资料情况:本研究中精神科护士的年龄范围为20~59岁之间,平均(34.96±8.44)岁;其中,78.6%(590/749)的精神科护士为女性;79.0%(592/749)的精神科护士已婚;77.8%(583/749)的参与者受教育程度在本科及以上。2.精神科护士的焦虑、抑郁症状现状及其与一般资料的关系:本研究中7].6%的精神科护士无焦虑症状,22.7%为轻度焦虑症状,5.4%为中重度焦虑症状,焦虑症状的总检出率为28.1%;本研究中55.0%的精神科护士无抑郁症状,30.6%的精神科护士有轻度抑郁症状,14.0%有中重度抑郁症状,抑郁症状的总检出率为44.6%。单因素分析发现,精神科护士焦虑症状的阳性率在不同工作年限及每月夜班频次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抑郁症状在不同平均月收入、工作年限、职称及夜班频次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精神科护士人格类型的潜在剖面分析:本研究中精神科护士的人格类型可以分为4类:“弹性型”、“困扰型”、“普通型”和“内向尽责型”。其中,“弹性型”人格的精神科护士人数最少,仅占总体的8.5%,其在宜人性、尽责性、开放性及情绪稳定性因子上的得分最高(均P<0.001);“困扰型”人格的精神科护士人数最多,占总体的5 1.4%,其在宜人性、尽责性、精神稳定性因子上的得分最低(均P<0.001);“普通型”人格的精神科护士占28.6%,该人格类型的护士除外向性因子得分与“弹性型”人格无显著差异均处于最高水平外(P>0.05),其余四因子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而“内向尽责型”人格的精神科护士占总体的11.5%,其在外向性因子上的得分最低(均P<0.001),但在宜人性和尽责性因子上的得分则较高,显著高于“普通型”和“困扰型”人格的精神科护士(均P<0.001)。4.精神科护士不同人口学及工作相关特征在四种人格类型上的分布比较:人口学特征中的年龄(P=5.871,P=0.001)、婚姻状况(F=9.020,P=0.029)、受教育程度(F=8.702,P=0.034)、平均月收入(F=13.076,P=0.042)和工作相关特征中的工作年限(F=35.572,P<0.001)、职称(F=12.846,P=0.046)在不同的人格类型上的分布存在差异。事后检验发现,与其他人格类型的精神科护士相比,拥有“内向尽责型”人格的精神科护士年龄相对较大;“内向尽责型”精神科护士中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护士比例高于“普通型”人格的护士;“内向尽责型”护士中婚姻状况为已婚、收入大于6000元的比例高于“弹性型”人格的护士;“内向尽责型”护士工作年限为0~4年的护士比例低于“困扰型”人格的护士,但其工作年限>20年的护士比例及职称为“主管护师及以上”的护士比例高于“困扰型”人格的精神科护士。5.不同人格类型精神科护士焦虑、抑郁症状得分及阳性率的差异比较的单因素分析:(1)不同人格类型的精神科护士焦虑症状得分(P<0.001)和抑郁症状得分(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困扰型”护士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最为严重,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种人格类型的护士(均P<0.001);“弹性型”护士的焦虑症状得分低于“普通型”护士(P=0.026);“弹性型”护士的抑郁症状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型”护士(P=0.024)和“内向尽责型”护士(P=0.002);其他人格类型护士间的焦虑、抑郁症状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不同人格类型的精神科护士焦虑症状阳性率(P<0.001)和抑郁症状阳性率(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困扰型”护士的焦虑、抑郁症状阳性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三种人格类型的护士(均P<0.05);“弹性型”护士的抑郁症状阳性率显著低于“内向尽责型”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人格类型精神科护士间焦虑、抑郁症状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精神科护士不同人格类型与焦虑、抑郁症状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在控制了与焦虑、抑郁症状有关的一般人口学及工作相关特征后,“困扰型”人格的精神科护士焦虑症状阳性的风险是“普通型”人格的3.5倍(OR=3.50,95%C1:2.31-5.31),而“弹性型”人格的精神科护士焦虑症状阳性的风险则比“普通型”人格的低66%(OR=0.34,95%C1:0.12-1.00);“困扰型”人格的精神科护士抑郁症状阳性的风险是“普通型”人格的3.39倍(OR=3.39,95%C1:2.35-4.90),而“弹性型”人格的精神科护士抑郁症状阳性的风险则比“普通型”人格的低59%(OR=0.41,95%C1:0.19-0.89)。结论1.精神科护士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2.精神科护士的人格类型可分为4类,分别为“困扰型”、“内向尽责型”、“普通型”和“弹性型”。其中“困扰型”人格的精神科护士占比最高,而“弹性型”人格的精神科护士占比最低。3.精神科护士的人格类型和焦虑、抑郁症状密切相关,其中“困扰型”人格的精神科护士焦虑、抑郁症状发生情况最为严重,应予以关注。护理管理者应综合分析精神科护士的人格特点,及早筛查出焦虑、抑郁症状的高风险人群。同时可根据精神科护士的不同人格类型进行合理的岗位调配和心理支持,进而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