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的的道路环境、天气条件恶劣多变,导致了青藏地区交通事故频发,重大事故不断。其万车死亡率与十万人口死亡率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交通安全状况亟待改善。论文中构建的高原地区事故预测模型填补了事故预测体系中高海拔低氧量地区道路的空白,揭示了该地区事故致因机理,掌握了高原地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展趋势,为广大青藏高原地区交通事故的预测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高海拔高寒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技术”中的分课题“青藏高原特殊环境下高速公路安全设计技术研究”中“青藏高原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部分。课题研究中调研获取了大量的高原地区事故、道路环境、交通流等数据,为本论文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基础。 论文通过对青藏高原双车道公路交通流、道路、路侧环境与交通安全基础数据分析,研究了高原地区双车道公路交通运行的特点及海拔、氧含量、交通流、环境等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建立了基于零堆积泊松分布的非村镇路段事故预测模型及基于负二项分布的村镇路段事故预测模型。研究发现,氧含量、大车比例、交通流方向分布系数对村镇路段事故发生数的均为负向影响,接入口密度则呈正向作用,且最为显著,每增加一个接入口,事故数就增加21.62%;非村镇路段中,大车比例、路侧危险等级、平曲线密度对事故数的影响为正相关,其中改变单位量,对路侧危险等级影响最为显著,提升一个路侧等级,事故增加62.73%;相对海拔的影响虽为负相关,但影响较小。结果表明高原地区非村镇路段与村镇路段事故特征差异性显著,路侧危险等级、接入口密度分别对非村镇路段、村镇路段的事故数影响最为显著。 目前国内外均没有高原地区的事故预测模型,论文通过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对该区域内事故预测模型构建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获得了一些具有价值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