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也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教育在促进居民收入公平分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政府通过公共教育支出影响居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或许是解决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的重要思路。已有关于公共教育支出影响居民收入不平等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但尚未得出一致结论。基于此,本文运用199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也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教育在促进居民收入公平分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政府通过公共教育支出影响居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或许是解决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的重要思路。已有关于公共教育支出影响居民收入不平等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但尚未得出一致结论。基于此,本文运用1997-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就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从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视角提出完善公共教育支出制度的政策建议。无疑,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界定了公共教育、公共教育支出和居民收入不平等的概念,并从人力资本理论、筛选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的视角,分别阐述了教育及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不平等产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和影响途径。接着通过分析公共教育支出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并对居民总体收入基尼系数进行计算,较为系统地描述了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和居民收入不平等的现状。之后基于1997-2017年我国27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的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的稳健性和异质性。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公共教育支出能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对居民收入产生影响的角度分别提出缓解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政策建议。基于以上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当期公共教育支出可以通过再分配改善居民收入不平等状况,同时滞后的公共教育支出通过提高人力资本,减小了收入不平等程度。根据研究结论,为了优化公共教育支出制度,促进居民收入公平分配,本文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角度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一是扩大公共教育支出规模,逐步提高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进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从初次分配的角度发挥人力资本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二是强化公共教育支出的收入再分配功能。政府应尽快完善公共教育支出制度,增加中央对地方教育的支出总额,同时加大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公共教育支出力度,制定政策使公共教育支出向贫困地区、偏远地区以及基础教育倾斜。三是发挥公共教育支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协同调节作用。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种手段,双管齐下,依靠初次分配实现人力资本要素的公平分配,依靠再分配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最终实现居民收入公平分配的目标。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总量式增长创造了“增长奇迹”。但是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呈现出明显的不一致性,经济增长质量较为低下,以高成本换取高增长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须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谋划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遵循。理解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视角即地方财政压力。这是因为,随着中国式财
全球气候环境日趋恶劣,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健康运作和长久发展,成为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今,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大气治理是世界性的任务,需要各国联手参与、共同应对。然而,各国对于各自应承担多少减排责任一直存在意见分歧,全球气候谈判进展缓慢。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碳排总量最高的国家,中国在气候议题上常常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一些观点枉顾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现实,要求中国履行和欧美发达国家相同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深入,全球资本项目开放进程不断推进。一些发达经济体通过资本账户开放实现了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但一些发展中经济体却屡次导致金融市场波动,甚至造成金融危机。纵观在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获益的经济体,其汇率波动大都不受政府干预或干预较少,即他们汇率制度弹性较高。当资本账户开放后,国际资金频繁流动,会对外汇市场造成冲击,而较高的汇率制度弹性对这种冲击的缓冲效应更大。由此引发的思考是
不完全契约理论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结合研究和相互交叉应用已经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研究的重要课题。不完全契约理论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弥补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忽略了普遍存在的国际贸易契约纠纷和国际贸易契约摩擦而只假定了契约的顺利实施和执行是完全有效率的两个缺陷,开始从国际贸易制度经济学领域深入研究国际贸易和不完全契约的关系。由于人们的理性是有限的、信息难以透明化以及贸易事项的高度复杂和不确定性,使得事前难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时期,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要想成功转型,创新驱动是关键。显然,创新的主力军是企业。而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支柱性经济基础,它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非常有必要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和做优。因此,国有企业在创新中也应处于支柱地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2018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了 4.623万亿美元,已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不过,近年来频繁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给中国的外贸环境蒙上了一层阴影。与之相对的,则是中国积极谋求更加开放的贸易格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积极推动RCEP的达成就是很好的例子。2019年11月,在经过多轮谈判后,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15个成员国(16
从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出口贸易额迅速增加,同时我国制造业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制造业出口贸易大国,从2009年至今我国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稳居世界第一位。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人口数量型红利逐渐消失,人力资本结构由低级向中高级演进,使我国制造业出口企业面临越来越高的劳动力雇佣成本,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价获取竞争地位的优势逐渐消失
闽浙赣皖交界地区属于东南丘陵的中心地带,直至十六七世纪都是我国原始生态环境保持最为良好的区域之一,林木资源丰富。明清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迅速,闽浙赣皖交界地区成为主要林木资源供应地。基于此背景,本文分析明清时期林木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资源的时空发展变化及其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深入探讨历史时期我国区域林木资源利用研究提供依据。丰富多样的林木资源为闽浙赣皖交界地区林木资源利用活动提供了
当前宅基地“两权分离”的制度安排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农村发展需要,农村闲置宅基地愈来愈多、财产功能得不到实现。因此,2018年《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政策构想,为我国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政策指引。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三权分置”政策的提出是为了放活宅基地及地上房屋的使用权,发挥宅基地的财产性功能,追求其居住保障功能与财产性功能之间的平衡,为进城落户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