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对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宫腔粘连患者及非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VEGFA表达差异在宫腔粘连中的意义。观察不同处理因素下SD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A的表达水平,及左归丸对IUA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A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左归丸在改善IUA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血管生成方面的可能机制,为临床上运用左归丸治疗IUA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临床研究,选取因不孕、月经量少、闭经等就诊于我院并行宫腔镜检查,确诊为轻、中度宫腔粘连的患者15例为研究组,因子宫纵膈需宫腔镜下手术治疗的无宫腔粘连的患者1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病检结果为增殖期子宫内膜。各组患者检查及手术过程中收取相应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A在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高倍镜视野下VEGFA阳性表达区域光密度值(OD),最后统计软件分析各组数据。第二部分实验研究,将2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0只。于大鼠动情期造模,两组大鼠均以100℃的热水流动导管损伤左侧子宫内膜10s,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给予A组大鼠生理盐水灌胃,B组大鼠左归丸混悬液灌胃。28天后处死各组大鼠进行取材,各组大鼠Y型双子宫分开为左侧、右侧,A组左侧为模型组,右侧为对照组,B组左侧子宫为中药+模型组,右侧子宫为中药组,共4组。各组子宫组织分为两份,一份4%多聚甲醛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及腺体数量,Masson染色计算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各子宫组织中VEGFA的阳性表达,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及VEGFA阳性表达区域的光密度值;另一份放入液氮20min后,-80℃保存,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子宫组织中VEGF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第一部分临床研究:⑴VEGFA在宫腔粘连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均有表达,且VEGFA阳性表达的产物为腔上皮及腺上皮胞浆中的棕黄色颗粒;(2)宫腔粘连组VEGF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动物实验:(1)各组大鼠灌胃28天后取材,形态学示模型组穿刺中段明显狭小、萎缩,穿刺创口处明显增生,近卵巢端明显呈包裹性积液,与周围组织粘连致密,模型+中药组无明显增生及狭小,与周围组织无粘连。(2)HE染色示模型组部分子宫腔狭窄或闭锁,层次模糊,腔上皮连续性中断,基质内腺体及血管缺失;模型+中药组子宫腔较模型组明显增大,腔上皮分布尚完整,基质内可见新生腺体及血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腺体数目显著性减少(P<0.05),中药组腺体数目无显著性差别(P>0.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中药组腺体数目显著增加(P<0.05)。(3)Masson染色可见模型组大鼠子宫基质内可见大量蓝染的胶原纤维,排列紧密;模型+中药组间质内可见少量条索状胶原纤维沉积,未见明显纤维性粘连带。各组纤维化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显著性增加(P<0.05),中药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中药组显著减少(P<0.05)。(4)免疫组化染色: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子宫组织中VEGFA阳性染色区域光密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中药组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5)。(5)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子宫组织中VEGFA蛋白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子宫组织中VEGFA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中药组中VEGFA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⑴VEGFA在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呈低表达,VEGFA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宫腔粘连的发病机制。⑵左归丸可有效防治大鼠宫腔粘连,形态学与组织学方面可观察到,左归丸可有效恢复大鼠内膜完整性,改善宫腔容积,促进腺体及血管新生,减轻内膜纤维化面积。(3)左归丸可有效防治大鼠宫腔粘连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内膜组织中促进血管内皮新生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的表达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