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史上的经典文本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由于历史语境的限制,历代阐释者在解释这类经典作品时往往有所突出又有所遮蔽。因此,“重释经典”不仅是重写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同时也是文艺理论不断向前发展,不断接近文艺本质的一种必要方式。残雪对批评领域的介入,没有像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初闯文坛那样引发轩然大波。但作为一位具有作家身份的阅读者来说,残雪对经典文本的重释是独特的,这不仅表现于她那个性化的批评视角和自我言说的文体形态,还表现在她为自己的解读建立了一整套体系化的批评标准与解读模式。正是这个原因,批评界在面对残雪的这一类批评文本时,同样陷入一种惊愕与不知所措的失语中。但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残雪的系列批评在当代文坛已形成一道特异的风景,其对传统的质疑与突破都值得深思。本文正是立足于文坛的这种缺失,对残雪的文学批评进行了系统考察,并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引言:总体介绍研究的缘起与现状。残雪从小说家向批评家进行一种身份的转换,某种程度上是出于“自我阐释”的动机;她的系列批评文本已然在批评界标识了自己的存在。但研究界却因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视角,从而导致一种整体的失语。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础确立了自己的立论依据。 第一章:残雪批评的动因与旨归。残雪批评的动因可以借用她自己的一句话:“为了报仇写评论”。“报仇”的意味是双重的,既有她对文坛现状的不满,也有她对“报仇”涵义的个性化解说。残雪的批评便是在精神对肉体的超越(复仇)过程中,重新拾掇被历代艺术阐释者忽视的“人性”,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艺术大厦。 第二章:残雪批评的特征与方式。这部分是本文的主体,系统阐述了残雪批评的特点与方式。残雪的批评有两种倾向:即“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倾向和灵魂冒险的实验倾向。这两种倾向使她将批评的锋芒指向人的内心,并试图把握内在心灵的真实。另一方面,残雪追求一种感悟式的批评效果。她没有对文本的形式因素进行肢解,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