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萧红香港时期的创作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jun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呼兰河畔走出的文学洛神萧红以其独特的行文方式立足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1940年萧红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来到英殖民的现代化都市香港,继续自己的文学事业。在香港,萧红的写作进入丰收期。本文系统分析了萧红香港时期的创作历程和主要作品。  第一章分析萧红面对香港殖民主义和都市风尚的自我抉择。香港长久的殖民历史让萧红越发意识到,中华民族只有联合起来反抗侵略才能早日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因此她常常在作品中揭露国人消极抵抗殖民的行为,并发出积极抗战的倡议。与此同时,萧红还批判性地揭露了国人崇洋媚外的行径。萧红虽身在喧嚣的商业化都市,但她的心却守望在宁静的呼兰河畔,都市的物欲横流并未影响到萧红宗教信仰般虔诚的创作情感。她用自己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体验,在文学的世界里寻找着,探索着。  第二章从创作思想方面系统分析了萧红这一时期的创作对前期创作的坚守。香港英殖民的大环境让萧红警觉到发扬五四精神的重要性,她这一时期的创作仍然致力于改造国民灵魂的文学。萧红香港时期的作品中流亡体验的贯穿与她自小离家,多年漂泊异乡的人生体验密不可分。在居无定所的流亡中,萧红用手中的笔将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底层大众的生活图景为我们细细描摹出来。同时作为从东北流亡到香港的知识分子,萧红对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的抉择也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对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执着追求是萧红作品中永恒不变的主题,而香港时期的创作则是将爱情、亲情和友情置于西方文化和封建文化的冲突之中来展开。  第三章分析了萧红香港时期创作的艺术手法。童年视角的采用是萧红孤寂回望家园的叙述方式,诗化的语言是萧红文学积累的喷发,故事情节的散漫化是其创作不同于香港主流文学的别致之处。
其他文献
悲剧是一门严肃的艺术,悲剧的内核就是毁灭,人们透过毁灭来反思生存,反思人性。在古希腊文学的长河中,这叶“悲剧之舟”浮浮沉沉漂泊了上千年之久。传统美学体系中,从不缺乏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拓展,在教学过程上要与课文教学、写作教学等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归纳出从引导定向、联系实际两个方面加强指导。
期刊
期刊
期刊
周星驰自20世纪80年代末正式涉足影坛以来,共出演了49部影片,并以之独特的表演风格奠定了自己在华语影坛上不可动摇的“喜剧之王”的地位。目前,电影评论界对周星驰电影的研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