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南乡土建筑属自发营建其主要特征表现为适应特定自然环境及与地域文化同构,其形制的地域差异很大程度取决于文明之初当地自然条件与文化观念,其地域特定气候、地形地貌、水资源、建筑材料、文化认同等条件是其形成与发展的最为主要因素。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依据湘南地区土地、水、建筑材料、气候等资源及文化观念特征研究地域资源与湘南乡土建筑的营造关系。在详细分析湘南地域、自然、文化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探索土地、水、气候、建筑材料、文化观念等与湘南乡土建筑选址、布局、单体建筑营造的协同性,并通过对湘南、湘西南、湘北乡土建筑营造差异的比较分析对湘南乡土建筑营造智慧进行总结,从而探讨基于湘南地域资源条件下的乡土建筑的发展规律与生成机制。基于湘南乡土建筑的营造特质与外形呈现的共同特征,结合湘南地域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对湘南乡土建筑形式特征进行响应关系分析,对湘南乡土建筑营造智慧进行挖掘与归纳总结,再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湘南乡土建筑营造的类同性进行抽取与归纳,通过模式的重复再现性、地域特殊性、图示萃取性对湘南乡土建筑所依存的地域环境及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的建造经验进行规律性概括与提炼,分别从聚落层面与单体建筑层面提出了湘南乡土建筑13种典型营造模式并对其智慧因子进行了详细解读。结合营造模式的规律分析,探讨湘南乡土建筑的转型与重构问题,结合现代生活模式与现代建筑空间环境设计手段从聚落层面探讨了湘南乡土聚落的规划布局模式,从单体建筑层面探讨了湘南乡土建筑设计模式。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研究乡土建筑的意义不仅在于更好地保护与更新这些珍贵的乡土文化遗产,同时对当代新乡土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适应山地气候特点的湘南乡土建筑再生设计研究”(项目批准号:51208060))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