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紧缺是当今举世瞩目的问题。广大的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粮食匮乏,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粮食不足,严重地阻碍了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及安全的问题更为突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世界性的作物害虫。多年来,二化螟的防治主要依靠杀虫单等杀虫剂防治,导致多省大部分稻区二化螟对杀虫剂产生了中至高水平的抗性,化学防治效果明显下降,用药防治次数和用药量不断增加,防治成本逐渐提高,环境污染也进一步加剧。因此二化螟的抗药性一直是水稻害虫防治的重要课题之一。Wolbachia是细胞内共生菌,在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中广泛分布,对宿主的生殖具有调控作用。除此之外,Wolbachia还能够影响宿主的嗅觉和适合度等,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害虫防治工具。但有关Wolbachia感染对昆虫抗药性的影响报到很少。为了更好地获得二化螟虫源开展相关研究,作者研究了人工饲料、茭白和稻苗对二化螟生长发育及繁殖力的影响,以选择最优的饲养食物。探讨了通过胚胎显微注射使二化螟感染Wolbachia的技术和方法。同时,研究了Wolbachia的感染与否及其密度对二化螟抗药性的影响。本研究将为二化螟抗药性治理及二化螟的生物防治提供新思路或新方法,对水稻的增产稳产以及我国的粮食安全及环境保护均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二化螟的室内饲养研究:在室内采用茭白、稻苗和人工饲料饲养二化螟,比较了二化螟在不同食物饲养条件下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化蛹率、羽化率以及产卵率、孵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用人工饲料饲养的二化螟幼虫期和蛹期最短(P<0.05),化蛹率和羽化率与茭白饲养的化蛹率、羽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二化螟的产卵率和孵化率显著高于茭白和稻苗(P<0.05)。综合考虑冬季稻苗不易获取,茭白不易保存,而人工饲料饲养效果更好,且成本更低,更易于保存。因此,作者认为用人工饲料进行室内饲养二化螟更科学合理和有效。显微注射胚胎使二化螟感染Wolbachia:抽取被wPopcorn(一种高毒Wolbachia株系)感染的果蝇血淋巴,采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Wolbachia注射到二化螟卵内,观察胚胎显微注射后二化螟的生长发育情况,待二化螟成功羽化交配之后,采用PCR方法检测了二化螟雌虫感染Wolbachia的情况。结果表明,显微注射后二化螟卵的孵化率为25.8%,化蛹率为26.4%,羽化率为49.3%。经PCR检测,二化螟雌虫Wolbachia的感染率为4.9%。由实验结果可知,胚胎显微注射可使二化螟胚胎感染Wolbachia,但效率很低。Wolbachia感染及密度对二化螟抗药性的影响:以二化螟4龄幼虫为实验对象,采用点滴法测定了二化螟感染Wolbachia品系和未感染Wolbachia品系对氟虫腈和阿维菌素的抗性差异。同时,通过提取在0.2mg/L氟虫腈处理下不同存活时间(12h、24h、48h和72h)二化螟幼虫的基因组DNA,以Wolbachia的表面蛋白基因wsp为目的基因,18S RNA为内参基因,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了不同存活时间二化螟体内Wolbachia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感染Wolbachia的二化螟在2种杀虫剂(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处理下死亡头数显著低于未感染Wolbachia的二化螟(P<0.05)。氟虫腈对感染Wolbachia二化螟的致死中量(LD50)是未感染Wolbachia二化螟的20倍,阿维菌素对感染Wolbachia二化螟的LD50是未感染Wolbachia二化螟的9.5倍。表明Wolbachia感染增强了二化螟对氟虫腈和阿维菌素的抗性。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显示,在0.2mg/L氟虫腈处理下,存活72h二化螟体内Wolbachia含量为存活12h二化螟体内Wolbachia含量的2.3倍,显著高于24h和48h二化螟体内Wolbachia的相对含量(P<0.05)。表明二化螟体内Wolbachia的密度越高,其在0.2mg/L氟虫腈处理下存活的时间越长,对氟虫腈的抗性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