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奇迹,但高经济增长的背后却没有带来高就业率,相反出现了失业率的激增,这对中国政府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寻求“高增长、低就业”背后的深层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实现经济与就业协调发展,已成为政府与学界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从各国要素禀赋结构差异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技术选择问题,考察中国的技术偏向类型是资本偏向还是劳动偏向,技术选择是否与中国要素禀赋一致,是否存在“拿来主义”的现象?基于中国为工业大国,工业是稳定吸纳劳动力的行业,进一步深入考察工业行业技术选择是否也存在类似现象?进一步,通过技术选择路径判断中国技术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效应。借助1994-2016年全国数据对中国的技术进步偏向进行测算,借助1992-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2001-2015年工业行业数据,利用动态面板统计矩估计的研究方法,对本文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利用GMM-DIF和GMM-SYS方法进行回归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中国现阶段的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存在抑制作用。中国现阶段技术进步方向为“资本利用劳动节约型”,与中国资源禀赋结构相悖。进一步对技术进步与劳动力总量就业进行分析,“索罗残差”和DEA测量的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就业均呈现负相关,即中国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具有排斥效应。第二,中国现阶段技术进步存在“拿来主义”。本文将技术进步通过选择路径划分为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考察其对劳动力就业总量的影响,发现技术引进对就业有抑制作用,技术创新对就业有补偿作用。基于技术进步对就业呈现抑制作用,证明了中国技术进步以技术引进为主,且技术进步偏向为资本利用型,与中国劳动力为主的要素禀赋相悖,中国技术进步存在“拿来主义”现象。第三,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也存在“拿来技术”。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呈现负效应,工业行业技术引进对劳动力就业有破坏效应,技术创新对劳动力就业有补偿效应。工业部门技术进步以技术引进为主,且与要素禀赋相悖,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存在“拿来主义”现象。第四,促进技术进步与就业协调发展的措施包括:国家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应积极调整技术引进类型,引进符合中国要素禀赋条件的先进技术;国家应鼓励与引导企业技术创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进步路线,做到技术引进加以甄别,技术创新基于禀赋;企业研发符合中国现阶段要素优势的技术,且引进符合要素价格相对较低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