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语是一个团体内部的行话,暗语,黑话,用于排除和误导团体以外的人员。它是一个有趣的,极具吸引力的领域,同时也是一种值得研究的心理和认知现象。本篇论文主要研究具有悠久历史的汉语隐语,它具有与众不同的吸引力,激励着学者们进行研究。在国内外,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和角度做了大量的研究为本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这些研究大多都关注其定义,分类,功能,特点,很少有对汉语隐语理解机制的研究。作为汉语隐语的听者,当我们知道汉语隐语的隐性意义时,我们会感到迷惑,因为它的显性意义跟隐性意义有很大的区别。面对如此有趣而又令人疑惑的语言现象,人们不禁会有以下疑问:汉语隐语的显性意义跟隐性意义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它?目前,很少有论文进行这些方面的研究。
本文尝试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汉语隐语的理解机制进行研究,其研究目的是为汉语隐语的理解提供一个具有一定可行性和解释力的机制。文中的语料来自于汉语隐语词典和书籍。本文主要是运用徐盛桓提出的外延内涵传承理论研究汉语隐语的理解机制,得到以下几点发现:
(1)汉语隐语包含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它们处于相邻相似的关系之中,在具体的语境中可以相互替代。隐性意义可以由显性意义依靠常规关系和相邻相似关系在不同的类层级结构中通过外延内涵传承而得到。
(2)汉语隐语有许多不同的显性意义,有的是外延意义,有的是内涵意义。这些不同的意义都具有自己的内涵,而每个内涵又都有自己的类层级结构,在这个类层级结构中,外延与内涵之间的传承将一直进行,直到得到汉语隐语的隐性意义。汉语隐语的隐性意义可能是一个类层级结构的外延/内涵亦可能是几个不同的类层级结构外延/内涵的综合。
(3)一些汉语隐语与汉字字谜类似,比较常见并且易被理解。因此,他们经常被认为是普通语言,而不是汉语隐语,因此,学者们对这部分汉语隐语的理解机制的研究就比较少。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这部分汉语隐语的理解过程跟其他汉语隐语的理解过程没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