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复杂,和环境、遗传、饮食、药物、代谢以及尿路异常等都有一定的关系。近年来,泌尿系结石尤其是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明显提高。结石可继发感染和梗阻,导致肾功能丧失,已构成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泌尿系结石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肾输尿管膀胱的X线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P)、超声、CT等。对于较大的结石,其临床症状往往比较明显,各种检查方法均容易诊断。但是对于较小结石、隐匿性结石、碎石术后的残留小结石,常常因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各种检查方法往往有一定困难。腹部平片可因骨骼、肌肉与尿路重叠、肠内容物的干扰等,常常对小结石漏诊。静脉肾盂造影对于较小的结石可因造影剂的掩盖而造成漏诊,而且难以区分X线阴性结石、凝血块与肾盂肿瘤。CT凭借其断面成像和密度分辨力高等特点,可以迅速准确地提供泌尿系结石的数量、大小、位置等信息,能够检查出其他常规影像学检查中容易漏诊的小结石,常作为临床诊断泌尿系结石的金标准,但其具有辐射性且费用高。因此,探索和发现新的诊断指标,避免不必要的CT检查,对结石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二维灰阶超声以简易、无创伤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但对于结石回声不强、后方声影不明显或无声影者,特别是直径<5mm的小肾结石的诊断有一定困难。临床应用和体外模拟实验证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泌尿系结石产生的闪烁征,可提高诊断率,是泌尿系结石新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国内外文献对此曾有报道,并对其产生的物理基础进行了研究,但是关于肾结石闪烁征与声影的显示率尚未进行深入的临床对比研究。本研究以CT作为诊断肾结石的金标准,应用多普勒超声观察不同大小结石闪烁征与声影的显示情况,以及闪烁征与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的关系,探讨闪烁征对肾结石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常规超声较难确诊的肾结石的诊断率。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009年1~10月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放射科CT平扫确诊为肾结石患者71例共118个结石,男39例,女32例,16~72岁,平均44.2岁,平均身高1.66m,平均体质量65.9 kg。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患者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2 CT检查方法所有病例均应用GE LightSpeedl6型CT扫描机,扫描参数为120kV,230mA,图像显示矩阵为512×512,层厚5mm,层距5mm,扫描范围自肝顶到耻骨水平,必要时以1.25mm间隔对图像进行重建。所有CT图像均由两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影像学专家进行分析,共同做出综合诊断,记录结石的位置、数目、最大径,并将其分为直径≤5mm组、5~10mm组和直径>10mm组。肾盂肾盏内出现高密度作为CT诊断肾结石的标准。3超声检查方法采用Phil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探头频率为3.5 MHz。二维超声观察结石所在部位、大小、数量、声影情况。在患者屏气状态下,将适宜大小彩色取样容积框置于可疑结石处,调节彩色增益、速度、滤波范围,显示闪烁征后,冻结摄片记录。若有闪烁征存在,则同时在闪烁征区行多普勒频谱分析。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所获得的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二维超声检查结果59个后方伴明显声影,24个伴暗淡声影,35个无声影。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03个结石显示彩色闪烁征,若将脉冲多普勒(PW)频谱取样置于结石处,可见带有噪声的高幅折返频谱,频谱为杂乱垂直带状谱线构成。其余15个结石无论变换检查角度、调节聚焦或改变彩色增益等,都未能显示彩色闪烁征。3不同组中肾结石闪烁征的显示率均比声影显示率高,若分别以强回声后伴明显声影和强回声伴闪烁征作为超声诊断肾结石的标准,其中,直径≤5mm组49个结石诊断敏感性由24.5%提高到87.8%。直径5~10mm的41个结石敏感性由56.1%提高到82.9%。两组结石的闪烁征和明显声影显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径>10mm的28个结石中伴明显声影者24个,伴闪烁征者26个,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肾结石闪烁征显示率与患者BMI无关(P>0.05)。5 CT测量的结石最大径和超声测量的结石最大径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不同组中肾结石闪烁征的显示率均比声影显示率高,特别是直径<5mm的肾结石,且闪烁征的显示率与结石大小及患者BMI无关。因此利用彩色闪烁征这一指标,有利于肾结石特别是小结石、隐匿性结石、碎石术后残留小结石的检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二维超声诊断的不足,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