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滋养人类心灵的伊甸园—从托尔金的《论童话》看三部经典童话小说的恒久魅力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话历数百年发生发展的历史,称得上佳作的不乏其数。众所周知,经典是历史的沉淀,人类智慧的集大成者,是经得起千锤百炼的,我们能从中不断地汲取精华,与时俱进,并不断加入鲜活的内容,童话滋养着人类的心田,造就了健康成长的一代又一代社会所需的人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曾经流行的教育主义的童话创作观,已被丢进历史的风尘中,目前风行的童话观是遵循纯粹的游戏精神原则。但是长期的思想禁锢,禁锢破除后,随之而来就是散漫的自由主义,这在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上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于是在童话创作到底应该坚持哪种标准这一问题上争论不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本文以托尔金《论童话》中的童话观为依托,以三个童话经典文本:《小木偶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彼得.潘》为实例来佐证不同作品虽然在关注的人性方面上各不相同,但是作者却在创作中遵循着共同的创作标准:创造出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第二世界,以此来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力,使人们在世俗的现实中难以实现的人类基本愿望在高度幻想的第二世界中得到充分的满足;童话是高度幻想的文学作品,而幻想又是童话的灵魂,是实现其他三项功能的基础和前提。幻想、恢复、逃避、抚慰一起被称为童话的四大要素或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抚慰这一功能,几乎无一例外的在好的儿童作品尤其是优秀的童话中都能到很好地体现。因此,我们从经典中得出的结论就是,优秀的儿章作家要在创作中关注困扰人们的普遍问题的同时,更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在童话作品中满足儿童的各种愿望,使他们的心灵得以润物无声的抚慰,让孩子们在其心路历程中看到希望,使心智得以健康成长。这就是童话作品创作的标准,也是我们为孩子们从铺天盖地、良莠不齐的童话故事中选取佳作的评判标准
其他文献
我们浏览照片能够进入对历史的回溯,而当面对花团锦簇、和谐安康的美好图景时,人们被影像唤起的是对图像所表达的现实的认同还是排斥?  ——孟韬  《人民画报》自1950年创刊之日起,就承担了为国家的对内和对外宣传服务的使命。毛泽东主席为这本全国性的大型画报亲笔题写刊名。这本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国家画报,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一起,成为“文革”期间仅有的四本没有遭遇停刊命运的报刊。时
在美国社会残酷的奴隶制度的迫害以及主流文化的压制下,美国黑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社会地位低下;一些美国黑人在主流文化的熏陶下以及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为了生存放弃了自己
文学翻译一直以来都在翻译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丰富加强了国家间文学的交流和发展,给读者打开了另一扇窗,感受到不一样的艺术气息。和非文学翻译以明白畅达的合乎该文体习惯
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2000年英国布克奖得主,并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出版于2009年的小说《洪水之年》是她的又一力作。作为《羚羊与秧鸡》的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