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林,自古以来便是艺术追随者们争相来访、自由创作和寻找灵感的首要之选,在很多的影视作品当中更是常常能见其踪影。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桂林各大高校数码影视专业教育者们应该及早意识到自身专业教育优势,并以此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点和出发点,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深入了解桂林丰富的民间文化习俗,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创新意识和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下,桂林高校数码影视专业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发展数码影视专业教育,科学合理地发掘、利用桂林人文、风光资源,从而促进特色资源与当地高校数码影视专业课程更好地结合。国家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教师使用课程标准时如何发挥课程资源优势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对民间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探索,是新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出台之后,教师更被强调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创新者,而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也日益得到重视。本研究划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包括选题的来源以及意义,国内外对于民俗学、影视与民俗关系的研究综述以及结合笔者实地考察拍摄的作品进行说明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桂林数码影视专业社区民俗资源的分类开发,主要是对桂林数码影视专业社区民俗资源的逻辑概念以及分类进行分析说明,同时,有针对性地从桂林民俗资源的特点、民俗文化的根源——原始信仰、桂林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三个方面进行说明;第三部分是桂林数码影视专业社区民俗资源的利用途径,笔者通过结合调查问卷(学生卷)的分析数据对资源走进课堂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参考“首届桂林动漫节”的开展情况和当中一些作品的艺术表现特色引出当地民俗资源进课堂在实施途径上的相关内容;第四部分是对桂林数码影视专业社区民俗资源走进课堂的设想案例“开展师生同行的桂林民俗文化考察之旅——走进资源县‘河灯歌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当地河灯艺术家的实际采访情况加以研究和说明;第五部分是结论,同时也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在研究当中主要着手围绕“桂林数码影视专业社区课程资源关于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个中心,以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以及参考了“民俗学”关于民俗活动定义、分类标准等知识的交叉学科研究法为主的研究方法,探讨如何合理开发当地民俗文化影视资源,逐步提高课程教学的民族文化内涵,由小见大,以点带面,希望能为促进广西高校影视专业和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的共同发展,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贡献一点微薄之力。(注:由于目前动画专业与数码影视专业的界限还较为模糊,所以笔者将动画专业也涵盖到数码影视专业范畴内进行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