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儿童使用两种不同剂型门冬酰胺酶(左旋门冬酰胺酶及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期间药源性糖尿病的发生情况,总结其临床特征,进行药源性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并分析糖尿病与白血病化疗预后关系,为ALL患儿使用门冬酰胺酶联合化疗期间发生药源性糖尿病提供诊断治疗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儿科三病区住院的87例确诊ALL患儿,分析患儿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白血病临床危险度分层(低危、中危、高危)、第33天化疗后缓解情况、随访生存时间,监测两种门冬酰胺酶化疗前后随机血糖及化疗后1周左右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分析使用两种不同剂型门冬酰胺酶联合化疗后药源性糖尿病发生情况、总结临床特征,进行药源性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分析药源性糖尿病与ALL预后关系。结果:1、共纳入患儿87人,使用两种不同剂型门冬酰胺酶联合化疗期间发生药源性糖尿病37人(占42.5%),37例药源性糖尿病患儿临床特征:中位年龄4.0岁(3.3岁,8.0岁),中位BMI15.00(14.00,16.35),男女比例:1.18:1,有“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症状4例(10.8%),血糖峰值平均值16.9mmol/L,高血糖持续时间2~30天,平均6.8天,中位时间为4天(3天,8天),使用胰岛素治疗14人(37.8%),使用胰岛素疗程平均11.5天,胰岛素平均用量为0.7U/kg.d。在87例化疗患儿中,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人(1.1%),急性胰腺炎4人(4.6%)。药源性糖尿病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门冬酰胺酶联合化疗的ALL儿童中,中高危患儿药源性糖尿病发生率较低危患儿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按使用门冬酰胺酶疗程计算,联合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化疗的有91疗程,发生药源性糖尿病28疗程(30.77%),联合培门冬酶(Pegaspargase,PEG-ASP)化疗的有92疗程,发生药源性糖尿病18疗程(占19.57%),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儿童ALL化疗在各化疗阶段使用门冬酰胺酶联合化疗期间糖尿病发生率:诱导缓解期(33.33%)、早期强化期(0)、巩固期(12.64%)、延迟强化期(7.14%),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2,P<0.001)。4.以是否发生药源性糖尿病为因变量,以年龄是否≥10岁、性别、BMI、危险分层、免疫分型为自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性别、BMI、免疫分型不是药源性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非低危(中高危险度)患儿发生药源性糖尿病的风险是低危患儿的3.003倍(β=1.100,OR=3.003,95%CI:1.085~8.315)。5.以死亡为观察终点,年龄、性别、BMI、免疫分型、危险分层、是否糖尿病作为自变量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BMI、免疫分型、危险分层不是ALL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药源性糖尿病的ALL患儿发生死亡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儿的10.098倍(β=2.312,OR=10.098,95%CI:1.258~81.094)。结论:1.ALL患儿门冬酰胺酶联合化疗期间药源性糖尿病发生率较高(42.5%)。门冬酰胺酶联合化疗期间发生的药源性糖尿病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多数不需要胰岛素治疗,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临床识别困难,需加强监测血糖。2.ALL患儿使用L-ASP或PEG-ASP联合化疗期间,二者药源性糖尿病发生率无明显差别。3.门冬酰胺酶联合化疗期间发生药源性糖尿病更易发生于ALL化疗的诱导缓解期。4.门冬酰胺酶联合化疗期间,中高危ALL患儿更容易发生药源性糖尿病。5.ALL患儿化疗过程中合并药源性糖尿病可能为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