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矢状向骨性错牙合(骨性Ⅰ、Ⅱ、Ⅲ类错牙合)对自然头位与颈椎姿势的影响。鉴于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颅面形态与自然头位及颈椎姿势的相关性分析上,我们排除垂直向不调(对象为均角个体)后,着眼于研究临床上常用的矢状向骨性错牙合分类对自然头位与颈椎姿势的影响。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矢状骨面型与头位、颈椎姿势的相互关系,同时对个体面部生长预测、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方法:从2007-2013年间就诊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8-15岁患者的侧位片(自然头位)中筛选出86例,纳入标准为:下颌平面角(FH/MP)为均角(29.1°±4.8°)。这个样本中男40例,女46例,年龄11.32±1.44岁。根据矢状向颌骨关系,受试者分成三组:骨性Ⅰ类组:0°≤ANB<5°(30例,其中男13例);骨性Ⅱ类组:ANB≥5°(27例,其中男12例);骨性Ⅲ类组:ANB<0°(29例,其中男15例)。描记反映头位、颅面形态、颅颈关系、颈椎倾斜度及颈曲大小等的定点和定位平面并测量反映之间相互关系的角度,所得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NSL/VER,FH/VER,NL/VER,ML/VER值在骨性Ⅲ类组最小,骨性Ⅱ类组最大,三组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骨性Ⅱ类组与骨性Ⅰ类组及骨性Ⅲ类组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NSL/RL,FH/RL,NL/RL,ML/RL三组间比较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但其值与上述测量项目值有相同的趋势,两两比较结果表明,骨性Ⅱ类组与骨性Ⅲ类组之间NSL/RL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反应颅颈关系的测量项目进行分析显示,NSL/CVT,NL/CVT,ML/CVT在骨性Ⅱ类组与骨性Ⅲ类组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虽然其他测量项目NSL/OPT,FH/OPT, NL/OPT,ML/OPT, FH/CVT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与NSL/CVT,NL/CVT,ML/CVT相似,这5个测量项目值在骨性Ⅱ类组最大,在骨性Ⅲ类组最小。结论:1.骨性Ⅰ、Ⅱ、Ⅲ类错牙合畸形间自然头位及颈椎姿势有显著差别。自然头位下颅部水平参考线与真垂线之间的夹角及颅颈角在骨性Ⅱ类错牙合者最大,骨性Ⅲ类错牙合最小,骨性Ⅰ类居中。2.以ANB角为基准划分的各类矢状骨面型患者的头位与颈椎姿势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头颈姿势会发生适应性改变及代偿,以掩饰其侧貌的不协调。3.所以在对矢状向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正畸矫治的同时,亦应关注不良的头位和颈椎姿势,以利于保持矫治效果的长期稳定性;对于有继续生长潜力的矢状向发育不足或是发育过度的错合畸形患者,应尽早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改善其生长发育方向,为咀嚼肌系统和头颈周围肌群建立正常的平衡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