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镜铭文作为文物考古资料,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价值,不仅信息真实可靠,其内容也较典籍更贴近生活,是研究两汉社会思想、风俗礼仪的重要资料。本文以出土的两汉铜镜铭文为研究对象,分析、阐释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本文所利用的汉镜铭文均出自建国以来在公开发表的考古发掘报告,主要来源为《考古》、《文物》、《考古与文物》和《考古学报》等考古学专业期刊。文章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我国铜镜的起源以及先秦秦汉时期铜镜形制、装饰风格的发展和演变。重点介绍汉代铜镜,分为纹饰和文字两方面。纹饰方面,将两汉时期的铜镜按镜背纹饰分为蟠螭纹镜、蟠虺纹镜、草叶纹镜、星云纹镜、禽兽纹镜、规矩纹镜、连弧纹镜、变形四叶纹镜、神兽纹镜、画像镜、夔凤纹镜、龙虎纹镜等十余种,以流行时段的先后为序进行描述,包括纹饰的刻画手法、图案的布局以及此类铜镜的流行区域等,并附彩图,以便更为直观地展示两汉铜镜的风貌。文字方面,将两汉镜铭作简单的镜铭文本整理,按其文本类型分为昭明铭、日光铭、清白铭、铜华铭、皎光铭、日有熹铭、善铜铭、青盖铭、尚方铭、姓氏铭、吾作镜铭、来言铭和纪年铭,各列举几例较为完整、有代表性的镜铭,对汉镜铭文的文体性质、用字情况和字体变化作简要说明。文章的主体为论述铜镜铭文所反映的两汉时期的社会追求、宗教信仰、礼仪风俗、经济活动和民族关系。社会追求主要为长寿、富贵和功名,体现汉代尚奢功利的社会风气和非理性的生命意识。汉镜铭文反映的宗教信仰为对日、月的自然崇拜和对西王母、赤松子、王子乔等神仙的信仰,神仙信仰实为求得长生,而铜镜本身也因与日、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被赋予一种神秘的灵性,成为可辟邪的神器。礼仪风俗部分主要阐述充满趋吉避凶观念的婚姻活动、被礼教约束而渐趋含蓄委婉的示爱方式、尊师重孝的社会风尚、繁费铺张的宴饮活动以及由反映仕进的镜铭所引申出的男色风气。经济活动包括手工业和农业,手工业部分阐述镜铭所记述的铜镜成分和铸造使用情况,农业部分阐述由于耕作技术不发达而产生的靠祭祀求丰收的农耕思想。民族关系部分主要论述汉镜铭文反映的新莽、东汉时期的民族矛盾和国家疆域观念的形成。文章利用史书记载、文献典籍结合甲骨卜辞、秦汉简牍、碑刻、画像石等资料对汉镜铭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进行溯源和补充。采用镜铭与文献记载互证的研究方法,以镜铭内容印证文献记载的真实性,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料诠释镜铭的含义,展现文献记载所缺乏的汉代普通社会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