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逐渐向企业价值最大化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间以企业为交易标的业务开始不断出现,例如企业并购、业务重组,企业间的联营合营等。如何合理的评价企业价值成为企业利益相关各方越来越关心的问题。一直以来,传统会计指标在衡量企业价值中占有绝对地位,但是也带有一些固有缺陷,在评价企业价值时产生偏离,已无法客观公正的评价企业价值。因此,能否合理地解决公允评价企业价值这个问题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指标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经济增加值指的是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企业所有的资本成本后的余额,是真正为股东创造的财富。它相比较传统会计指标而言,最大的特点就是会计调整和考虑了资本成本,可以反映企业为股东所创造的财富和实现的价值增值。经济增加值要求企业不仅需要考虑债务资本,还需要考虑权益资本,让企业意识到股东的资本并非可以免费使用,从而规避了传统会计评价方法的不足。经济增加值是一种新型的企业价值评价指标,它首先于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思腾思特公司率先提出,并迅速获得国内外学者和企业的广泛关注,成为新型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和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由于经济增加值的基本思想就是考虑资本成本,保护股东财富,因此对我国上市央企的资本保值增值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国资委要求自2010年1月1日起,在其监管范围内的所有央企开始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体系,用经济增加值指标替代原来的传统会计指标,对央企负责人进行业绩考核,以引导央企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增加值指标不仅是衡量央企企业价值的指标,还是提高央企企业价值管理的重要方法。每个企业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不同情况,建立适合自己企业的以EVA为导向的价值管理体系。然而,经济增加值的优越性虽然在理论上被广泛认可,但其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是否适用,是否优于其他的传统会计指标,以及目前央企负责人的考核体系中,把EVA指标设计为权重最高的指标是否合适,还颇具争议。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央企的EVA和上市央企企业价值(以下简称“企业价值”)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分别探究EVA和传统财务指标对企业价值的解释能力如何,为EVA在我国的使用提供借鉴。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和研究方法,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部分,主要介绍经济增加值的相关理论、计算规则、优越性,并分析了经济增加值在我国央企的发展过程和使用现状,最后分析了经济增加值和企业价值的关系,为后文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第三部分是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首先选择沪深两市的央企,经过剔除之后,选择190家央企2010年到2012年的数据,组成566组样本,建立实证模型,经过相关性分析、一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来检验经济增加值指标和传统会计指标对企业价值的解释能力。第四部分总结结论,提出建议。本文的积极探索之处在于根据新会计准则对EVA计算公式进行调整,自行计算上市央企的EVA,并分别比较了经济增加值指标和传统财务指标对企业价值的解释能力。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现阶段经济增加值指标对企业价值具有线性关系,对企业价值的解释能力高于传统会计指标。但是其解释能力并不高,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完善,并且经济增加值的部分计算数据难以准确获得;但经济增加值指标仍含有较高的增量信息;在进行业绩评价时,把经济增加值指标和传统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