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AIDS期患者为载体,通过对背俞穴红外温度变化规律的比较研究,以及红外温度变化与血清HIV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研究,探索背俞穴红外温度变化反映AIDS患者病症效应的可行性,为论证应用特定穴等相关理论指导针灸临床诊疗的科学性,提供新的生物医学证据。材料与方法:实验对象来源于NGO组织(沈阳市爱的援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招募符合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诊断标准的MSM人群男性患者48例,根据抗病毒治疗与否将疾病组分层分组为未服药组16例,服药组32例。另外选取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的25名男性健康自愿者且均排除现阶段患有疾病者,且均无发热以及皮肤感染症状者。使用重庆伟联科技有限公司所生产的ATIR-M301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器(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所提供)。在室内温度恒定于25℃,湿度65%的情况下,关闭门窗,防止空气流通的条件下,令受试者脱去衣裤(保留短裤),静止休息15分钟之后,取站立位,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背向镜头,双上肢外展45°,掌心向前,五指伸直,拍摄背面全身图1张。参照正常人体形态学设置体表投影,以覆盖双侧膀胱经第一侧线为原则,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以及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计量局颁布的经穴标准方案中的经穴图,选取41个测温点,分别为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双侧背俞穴测温点共40个以及大椎穴。穴位点测温采用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器系统自带的的计算机分析测定软件,设定红外热成像系统中温宽为12.8,在自动工作状态下,采用点测温的方法采集穴位点红外温度。记录数据汇总成Excel表格作为原始数据库,并计算出每个测温点的红外相对温度(穴位温度/大椎温度)完成后续的数据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均值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指标非参数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系数分析法。统计检验结果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为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为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系数用r表示,r>0为正相关;r<0为负相关,r=0为不相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疾病组红外温度统计结果与对照组红外温度变化规律:背部40个测温点中L3—S2之间测温点呈现高温改变,双侧大肠俞、关元俞、右侧小肠俞红外温度疾病组>对照组,P<0.05;其他测温点呈现低温改变,双侧心俞、督俞、肝俞、中膂俞、白环俞和右侧的风门、厥阴俞、膈俞,穴位红外温度疾病组<对照组,P<0.05,涉及心包、心、肝、大肠、小肠五个脏腑,符合HIV/AIDS多系统、多器官发病的病理特点。2.疾病组穴位红外温度与病情相关性检验结果(1)背部测温点红外温度变化与人体的免疫指标CD4+呈正相关,膈俞、肝俞、胆俞、脾俞相关系数r值显著性检验,P<0.05;(2)背部测温点红外温度变化与HIVDNA病毒载量负相关:腰骶部测温点中大肠俞、膀胱俞相关系数r值显著性检验,P<0.05。3.分层分组统计分析结果(1)不同组别病情分析结果(均值组间配对T检验):HIVDNA载量均值统计分析:治疗组为2.58×10/copies./ml,未治疗组为3.63×104/copies./ml,治疗组<未治疗组,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统计分析:治疗组为5.71×102/mm3,达到正常值(500-1600)的下限,未治疗组3.56×102/mm3,治疗组高于未治疗组,P<0.05。研究结果符合AIDS抗病毒治疗的临床规律。(2)穴位红外温度组间配对检验结果(1)未治疗组与对照组配对检验结果显示:未治疗组有22/40个测温点红外温度变化异常,双侧风门、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以及右侧大杼,左侧肺俞、胆俞的穴位温度低于对照组,P<0.05;右侧关元俞温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背俞穴红外温度变化符合AIDS患者多器官、多系统病理改变的临床规律。(2)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对照组配对检验结果显示:治疗组(抗病毒后)背部全部测温点红外相对温度升高,具体表现为:未治疗组<对照组,P<0.05的背部测温点,均转变成为治疗组<对照组,P>0.05;位于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病灶区域的双侧L3—S2之间的测温点升温显著,双侧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治疗组>对照组,P<0.05。抗病毒治疗后背俞穴温度回升现象符合AIDS患者多系统、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病情得到改善临床治疗规律。结论:1.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对照组红外温度比较结果显示背俞穴红外温度变化具有反映AIDS多系统、多器官病变的病理变化现象的效应,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理论的科学性。2.红外温度变化与AIDS患者免疫功能(CD4+T淋巴细胞计数)正相关,血会膈俞、肝俞、胆俞、脾俞r值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现象,符合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特殊部位的生理特点,揭示了AIDS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的临床特征。3.腰骶部邻近MSM人群HIV感染部位(前后二阴)和机会性感染器官(消化道器官)的膀胱俞、小肠俞、大肠俞,红外温度变化与HIVDNA负相关的研究发现,说明背俞穴红外温度变化具有揭示本研究对象发病及病理演变的特异性,符合中医学脏腑辨证、经络辩证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