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镇化率达到30%,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镇人口急剧增加,规模迅速扩大,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增。我国耕地总面积不到18.3亿亩,人均耕地面积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后备耕地资源0.1亩,严重不足。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扩张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满足建设用地需求,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促进城镇化的快速健康发展,成为我国城镇扩张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以洛阳市区和偃师市为研究对象,以1980、1990、2000、2006和2013年五个时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运用ENVI4.7、ArcGIS、Excel和MATLAB等软件,通过空间叠加、统计分析和灰色关联度计算等技术方法,对城镇化背景下洛阳建成区城镇扩张时空变化特征、驱动力分析以及偃师市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从数量增长、形态变化、扩张合理性、空间变化特征4个方面进行研究,发现洛阳市建成区扩张阶段性特征明显。1980-2013年间,洛阳市建成区面积由91.29km2增加到226.24km2,1980-2000年低速扩张,2006-2013中速和快速扩张。1980年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紧凑度较高,1980-1990年城镇扩张以外部延伸为主且扩张形态规则性较差;1990-2013年城镇扩张以边缘及内部填充为主,城镇扩张集中性增强。城镇扩张与人口增长不协调,1980-2000年城镇扩张远远赶不上人口增长对建设用地的需求,2000-2013年城镇扩张速度明显高于人口增长速度。1980-2013年洛阳建成区扩张表现为“周边外溢”、“跳跃发展”和“内部填充”等空间拓展模式。2、从地形地貌、文化、“国家政策”、“社会经济”3个方面,总结出洛阳建成区布局发展特征及主要驱动力。地形地貌、河流水系、文化遗址等自然地理条件限制着城镇的发展与布局;城镇化率、人口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居民收入水平、GDP以及固定资产投入等社会经济因素与城镇扩张关联度依次降低;国家政策和城市规划对城镇扩张有着重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3、通过对偃师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强度及模式变化研究,探讨建设用地扩张对耕地保护的影响。偃师市建设用地扩张总体强度不断上升由0.47增至0.79,建设用地扩张具有很强的空间集聚性,呈现出“一个中心,两条轴线”的空间变化模式,受地形和区位影响,扩张强度差异较为显著;1990-2006和2006-2013两个阶段,偃师市建设用地扩张占用耕地比例较大,分别为80.1%和93%,加剧了耕地保护的压力;针对研究区城镇扩张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耕地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