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高”、“寒”、“旱”是西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矿山建设生产过程中对原地貌的开挖扰动引发一系列水土流失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和对甲玛矿山的野外调查,查明甲玛矿山在建设生产过程中对土地、植被的破坏,废石弃渣的堆放等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统计分析甲玛矿山产生的水力侵蚀、重力侵蚀、泥石流混合侵蚀及冻融侵蚀破坏及风蚀扬尘等水土流失形式的规模及特征,根据矿山水土流失特征针对性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
(1)西藏高原矿山水土流失环境具有特殊性,表现在自然条件的特殊性、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土壤侵蚀的特殊性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四个方面。水土流失环境的特殊性对矿山水土流失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采矿活动破坏地表微地形地貌、土壤和植被,形成大量采坑和弃土弃渣,造成矿区土地严重退化,引发矿山次生地质灾害、土地资源压占及破坏、草地破坏、增加河流泥沙,加剧土地石砾化和沙化等水土流失问题。
(2)甲玛矿山环境特征在西藏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建设内容较全面,其建设生产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能很好的反映西藏矿山水土流失特点。矿山建设生产中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由于不同的地面扰动和施工特点,各扰动区域水土流失类型、分布、防治难易程度有差异。
(3)甲玛矿山建设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破坏、植被破坏、大量废石和弃渣的堆放及水资源系统的污染破坏。甲玛矿山建设生产共破坏土地311.28hm2、破坏植被132.15hm2、产生弃土弃渣6485.96万m3。破坏土地表现为土地压占和土地挖损;露天采场、尾矿库和废石场为重度破坏,其余扰动区域为轻度破坏;主要破坏土地类型为未利用地和草地。破坏植被大部分为草地,有少部分耕地农业植被;尾矿库破坏植被最多。矿山建设生产中弃渣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露天采场采矿活动产生的废石和选矿厂产生的尾矿。
(4)甲玛矿山水土流失包括水力侵蚀、重力侵蚀、泥石流混合侵蚀及冻融侵蚀和风蚀,在建设生产中共产生侵蚀量547180.83t、发生崩塌12处,地面塌陷1处,可能发生泥石流有9处,存在冻融侵蚀破坏2处,露天采场和矿区公路存在风蚀扬尘。矿山水土流失危害主要表现为增加河流泥沙、引发地质灾害、造成矿区生态环境退化,增加矿区环境保护、土地复垦难度等。
(5)西藏高原矿山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单一,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工程措施为主,辅以生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其治理途径包括微地形地貌的恢复与重塑、客土、植被重建与管理。甲玛矿区的采前生态系统划分为谷地(A区)、坡地(B区、C区)两种类型,在高程4000m以下的谷地区域布置工程措施及植树种草的生物措施;在高程4800m以下的高山峡谷坡地(B区)布置工程措施并撒播种草,在高程4800m以上裸露坡地(C区)只布设工程措施。提高水土保持意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提高工程安全系数等预防管理措施也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