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老年抑郁症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认知功能损害,且情绪症状好转后持续存在。既往研究认为,脑功能网络可能在认知功能损害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探讨恢复期老年抑郁症(remitted geriatric depreesion,RG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征及其与脑网络改变的相互关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s,BDNF)基因对海马功能网络的影响。 方法14名RGD患者和18名配对健康老人分别在基线水平和随访时(平均21个月)进行临床资料收集、神经心理学评估、BDNF分型测定和1.5T功能磁共振静息态数据采集。功能磁共振数据采用DPARSF软件及REST软件处理,统计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1)神经心理学:RGD组听觉语言学习测试(audio verbal memory test,AVLT)、连线测试A和B(trail making test A&B,TMTA&B)、数字广度测试(digit spantest,DST)基线成绩均显著差于对照组(P<0.05);随访后RGD组AVLT和DST成绩依然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 2)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RGD组双侧额叶广泛脑区ReHo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双侧尾状核ReHo值显著降低。 3)默认网络:RGD组后扣带回与小脑后叶之间的功能连接随访变化显著小于对照组,且与AVLT评分正相关(r=0.550,P=0.042);后扣带回与右侧海马旁回功能连接变化显著小于对照组,且与TMT-A评分正相关(r=0.631,P=0.015);后扣带回与右侧缘上回功能连接变化显著大于对照组,且与简明心理状况测试(mini-mental stateexamination,MMSE)评分呈负相关(r=-0.630,P=0.016)。 4)海马功能连接:随访后RGD组左侧海马与右侧颞叶之间功能连接随访前后的变化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并与符号数字转换测试(symbol digit modalities test,SDMT)变化呈正相关(r=0.541,P=0.046)。 5)BDNF基因对海马功能网络的影响:基因型因素与随访因素分别在左侧海马功能连接网络中舌回、右侧海马功能连接网络中的小脑后叶、左侧内侧前额叶等脑区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效应(P<0.05)。 结论 RGD患者存在持续的认知功能损害和广泛静息态脑功能网络改变,脑功能网络模式的改变和资源代偿可能是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机制,BDNF对海马功能网络存在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