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透过针刺夹脊穴配合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与一般常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围刺法改善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疗效,并探讨其临床价值。研究方法:将合格的自愿受试者依所能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针刺加中西医常规治疗)与对照组(中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内服西药泛昔洛韦或伐昔洛韦0.25g3次/日,VitBl l0mg3次/日,甲钴胺0.5mg3次/日;内服中药则随证处方加减之;外用中药以重楼解毒酊或伤科灵外敷(随证选用),3次/日;并依病情酌加物理治疗,水疱大者加红光治疗(15分/次,每天持续治疗5-7天);疼痛甚者加激光照射治疗(15分/次,每天持续治疗5-7天)。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加针刺治疗;穴位处方部份,主要配穴以皮损部对应之夹脊穴及皮损周围围刺为主;配穴则依皮损所在经络及患者舌脉状况辨证取穴;手法:毫针针刺得气后,于夹脊穴用通经法;于皮损周围围刺部份用泻法;其他配穴则依证进行补泻或其他手法;留针时间25分钟;2日/次,每周3次。疗程为2周,分别于初诊、治疗一周及治疗二周时进行症状体征评分,并拍照记录皮损恢复情形。治疗前后进行安全性检查,同时记录试验期间的不良反应。研究结果:共纳入疗效分析者33例,治疗组18例,对照组15例。两组间年龄、体重指数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主要疗效指标以症状体征评分量表为评价标准,分别计算其初诊、治疗一周及治疗二周的各项评分及总积分。组内比较,初诊与治疗一周及治疗二周之评分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初诊及治疗一周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时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一周后治疗组评分则低于对照组;治疗二周后之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价部份,组间比较治疗一周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二周之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效指标评分分为四项,组间比较,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脱痂时间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时间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平均为8.06±2.84天,而对照组则为11.47±4.96天,两者相差近3日,治疗组时间要少于对照组。结论:带状疱疹治疗时运用针刺夹脊穴及皮损周围围刺可有效缩短疗程,提前解除痛苦,缩短疼痛缓解时间。并且针刺治疗安全、便捷、成本低廉,夹脊穴的针刺危险性低,疱疹周围围刺由于深度浅,亦相对安全,便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