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有限性、脆弱性,使得中国农民作为一个整体,几乎没有可能享受到以大量物质消耗为基础的富裕生活,但他们依然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有尊严的、体面的生活,这种生活不是以占有物质多少来确定人的价值,而是以人是否可以与自己的内心世界、与他人之间以及与自然之间的平等相处、和谐共存来确定自己的价值。为达此目标,农民观念之转变、乡村文化之转型的作用不可低估。因为,笔者生、长于华北内陆农村,在耳濡目染农民无穷智慧的同时,也深深体悟到乡村文化中亟待完善之处颇多。
中外历史表明:宗教对民族群体观念的转变和文化的转型具有较强的冲击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宗教中往往包含着一个民族最深藏不露却又影响广邃的价值观念体系的文化积淀,是文化体系中的深层核心。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历经坎坷、命运多舛的基督教,在中国尤其是乡村的传播呈方兴未艾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多元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折合冲撞,更令我们看不到这一趋势在短期内减缓或停止的迹象,某种意义上是继佛教传入以来乡村文化受到的第二次冲击。那么,基督教在乡村迅猛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基督教作为现代西方文化的精神支柱,为中国的传统乡村文化注入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内涵或新鲜活力?换言之,基督教在中国农村中所倡导和实践的一切,蕴涵着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理念和人文精神,这种理念和精神会对中国乡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同时,基督教又被进行了怎样的“改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现的大规模基督教皈信运动,使很多学者对基督教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然而,这些研究多从文、史、哲的角度进行,近年来,注重实证研究和田野调查的宗教社会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处于起始阶段。笔者力求以文史哲领域的学者对中西宗教比较方面的研究成果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社会学者、人类学者和历史学者所发展出来的不同方法,对河北乡村基督教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与分析。
本文从宏观上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导论),这部分从总体上对本研究相关的一些基本问题作初步的阐释和说明。这些问题大致是:一、为什么研究基督教?二、为什么要研究乡村基督教?三、为什么研究中国的乡村基督教?然后简要回顾前人的研究成果,之后介绍自己的研究方法,最后,简要说明本项研究的结构安排。为了让读者对本研究的调查地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笔者在文章的第二部分(第一、二章)对本文研究对象进行简要介绍,先追溯基督教在当地传播与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历史轨迹,然后描述基督教在当地的发展现状。第三部分(第三、四、五、六章)是本文的核心,主要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第三章探讨基督教在当地发展的原因,在分析学者的解读与教内人士诠释的基础上,提出个人浅见,认为基督教自身所独具的一些特点以及农村社会的乡土性是基督教获得发展的重要原因。第四章分析基督教对当地民众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认为其作用主要包括:更新个体的思想观念、转变群体的人际关系模式、冲击传统的民间宗教等。第五章探析民间宗教对基督教的影响,认为当地基督教虽然带有一定的民间宗教色彩,但总体上看,其自身的特色是鲜明的。第六章阐释当地政教关系,在描述当地政教关系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其原因,认为当地政教关系比较紧张的主要症结是交流与沟通的缺乏,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第四部分(余论),笔者在分析农村基督教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后,对基督教在乡村发展的前景进行分析与展望。
本文认为,从总体上看,基督教在中国乡村的发展基本保持了自身的特色,也为该地的社会生活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互补作用。展望未来,基督教在中国乡村的发展既有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但无论基督教面临何种机遇与挑战,基督教信仰者在中国人口中的比例最多不会超过四分之一。理由主要是:在北美,众多的中国年轻学子跨越重洋,远离家人和朋友,在一个以基督教为主要宗教的陌生环境中苦苦奋斗。当地的教会针对这些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以吸引他们加入自己的教会,同时,这些人多数是学习理工科的,受到的原生地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对要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基督徒也大约只占四分之一,还有很多人不加入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