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主要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是肠道微生物厌氧发酵的主要产物。SCFAs不仅是动物重要的能量来源,而且在很多生理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可能介导肠道微生物对机体免疫和代谢的调节作用,并在人类肥胖、糖尿病和炎性肠道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鉴于SCFAs的重要功能,其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但其内在作用机理仍存在很大的争议。SCFAs受体GPR41(Gprotein-coupled receptor41)和GPR43(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43)的鉴定,为阐明SCFAs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基础。目前已经陆续在人、小鼠、大鼠、牛和羊等物种上检测到GPR41和GPR43的表达,而关于猪GPR41和GPR43还鲜有报道。猪基因组中是否含有GPR41和GPR43基因,其是否在猪的不同组织中表达,及其表达规律尚需试验验证。近年的研究还发现,SCFAs可影响3T3-L1小鼠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并且可能是通过SCFAs受体介导。猪具有很强的脂肪沉积能力,是研究脂肪代谢的良好模型。而SCFAs能否影响猪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GPR41和GPR43是否介导SCFAs的调节功能,均是待解答的问题。本论文就上述一系列问题展开。 1、猪GPR41和GPR43的鉴定及其表达规律 近年研究发现,SCFAs是GPR41和GPR43的内源性配体,可激活GPR41和GPR43,从而发挥生物学功能。但是目前关于GPR41和GPR43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和啮齿动物,有关猪GPR41和GPR43的研究较少。因此,本试验的主要目的即研究猪基因组中是否含有GPR41和GPR43基因,并通过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GPR41和GPR43是否在猪的多种组织中表达,及其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规律。结果发现,通过GenBank已知的GPR41和GPR43序列,利用BLAST程序与猪基因组比对后发现,猪的第6号染色体上含有GPR41和GPR43基因,并且与人、小鼠、大鼠和牛的GPR41和GPR43基因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发现,GPR41和GPR43在猪的肝脏、脾脏、回肠、结肠、肾脏、心脏、脂肪和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也表明,在脾脏、回肠、结肠和脂肪组织中均有GPR41和GPR43免疫阳性的细胞存在。Real-time PCR结果表明,GPR41和GPR43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时间关联性;GPR41在回肠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而GPR43则在脾脏中的表达量最高。综上所述,猪基因组中含有GPR41和GPR43基因,并在猪的多种组织中表达,其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和时间特异性。 2、猪GPR41和GPR43 mRNA序列的扩增及SCFAs对GPR41和GPR43的激活 目前GenBank数据库中尚没有猪GPR41扣GPR43的mRNA序列,及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因此本部分的主要目的即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of eDNA ends,RACE)获得猪GPR41和GPR43基因的mRNA序列,并预测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时应用萤光素酶实验(Luciferase assay)研究SCFAs能否激活猪GPR41和GPR43。通过RACE技术扩增得到了猪GPR41和GPR43的mRNA序列,其序列长度分别为2218bp和1908bp,并分别编码了含有335个氨基酸和32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软件分析发现,猪GPR41和GPR43蛋白均含有7个跨膜螺旋。萤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在共转染pCRE-Luc质粒和猪GPR41或GPR43表达质粒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中,SCFAs处理可抑制cAMP的水平,表明SCFAs可以激活GPR41和GPR43,通过Gαi途径抑制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从而减少cAMP的生成。综上所述,本试验扩增获得了猪GPR41和GPR43的mRNA序列,并预测了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时还发现SCFAs可以激活GPR41和GPR43,进而发挥生物学功能。 3、猪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成脂分化 猪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porcine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pSVFs)是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分化潜能,可被诱导分化为多种细胞。本试验利用Ⅰ型胶原酶消化猪的皮下脂肪组织,通过离心过滤后获得pSVFs细胞。待细胞生长至80%~90%汇合后,将细胞消化下来,接种至六孔板,生长至70%~80%汇合后,加入含有胰岛素、地塞米松、异丁基甲基黄嘌呤和罗格列酮培养基进行成脂分化,并于诱导分化后的第0、2、6、10和14天拍摄细胞照片,第10天收集细胞用于RNA提取和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的检测,第14天利用油红O对细胞进行染色。结果发现,本试验中分离的pSVFs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在分化后的第6天可见明显的脂滴累积;第10和14天时,脂滴累积逐渐增多,第14天的油红O染色亦可见脂肪细胞内有明显的脂滴。在此分化过程中,脂肪分化的标志基因PPARγ,C/EBPα,FABP4和leptin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分别于诱导后的第3、1、7和7天达到最高。由此可见,我们提取的pSVFs细胞具有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潜能,可以用于后续的试验研究。 4、SCFAs刺激猪脂肪细胞分化的机理 SCFAs在很多生理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并被认为介导肠道微生物对人类肥胖、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调节作用。但是,SCFAs内在的调节机理尚不明确。本试验以pSVFs细胞为模型,研究了SCFAs对猪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理。结果发现,SCFAs可刺激pSVFs的分化,增加成熟脂肪细胞的数目,上调PPARγ、C/EBPα、FABP4和leptin等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的表达;并且丙酸和丁酸的刺激作用要强于乙酸。丙酸可在短时间内刺激pSVFs细胞内C/EBPα的表达;丁酸可同时刺激pSVFs细胞内PPARγ和C/EBPα的表达;乙酸则没有此效应。PPARγ和C/EBPα是脂肪细胞分化的主要调节基因,而丙酸和丁酸可以启动这两个基因的表达,表明丙酸和丁酸刺激脂肪细胞分化有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γ或C/EBPα的表达实现的。SCFAs的生理调节作用可能通过四条信号转导途径实现:1)激活GPR41和GPR43受体;2)激活cAMP-PKA通路;3)抑制AMPK活性;4)抑制HDACs活性。本研究未能在pSVFs分化过程中检测到GPR41和GPR43的表达,表明GPR41和GPR43可能没有直接介导SCFAs对pSVFs分化的刺激作用。Rp-cAMPS作为cAMP的阻断剂,并未阻断丙酸和丁酸引起的PPARγ和C/EBPα基因表达的变化,表明cAMP途径可能没有介导SCFAs刺激的脂肪细胞分化。AICAR是AMPK的激活剂,可以上调pSVFs内PPARγ和C/EBPα的表达;但AICAR的添加,并没有阻断丙酸和丁酸处理引起的PPARγ和C/EBPα表达的升高,反而刺激了丁酸引起的C/EBPα的表达,可见SCFAs刺激猪脂肪细胞分化可能也不是通过抑制细胞内AMPK的活性实现的。TSA是HDA Cs的特异性抑制剂,本研究中丙酸和丁酸与之相似,均可刺激脂肪细胞的分化,上调脂肪分化标志基因的表达;ChIP研究表明TSA、丙酸和丁酸均能增加pSVFs细胞内PPARγ和C/EBPα基因启动子上的乙酰化组蛋白H3的水平。综上所述,SCFAs可刺激猪脂肪细胞的分化,上调脂肪分化标志基因的表达,并且这种刺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HDACs的活性,从而刺激PPARγ或C/EBPα基因的表达实现的,GPR41和GPR43、cAMP和AMPK在SCFAs刺激的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可能并不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