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时期,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渐趋平稳,国内经济结构性改革也稳步向纵深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GDP增长速度逐步放缓,2016年保持在6.7%的水平。同时我国产能过剩严重,企业部门财务杠杆高企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逐步攀升,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和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为配合我国的供给侧改革,降低企业部门杠杆,化解银行债务风险,推动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国家层面也开始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为企业降杠杆、去产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2015年提出了“多兼并、少破产清算的”的调结构、去产能思路,国务院也在2016年10月出台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下称《意见》),并在里面提出了市场化债转股可作为企业降杠杆的手段,明确了我国新一轮债转股的方式和原则,标志着市场化债转股的启动。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和20世纪90年代的政策性债转股不同,最大的特点便是市场化、法制化。政府在债转股过程中,不搞“拉郎配”,不指定债转股企业,只是明确了债转股企业的条件和实施原则。债转股相关事项由银行和企业双方自主协商,采取市场化的形式进行。同时将债转股的标的债权范围扩展至正常贷款,政策层面上也放开了债转股的实施机构,允许商业银行设立专门实施机构参与市场化债转股,鼓励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渠道来筹集债转股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到企业改革上。《意见》出台后,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宣布成立旗下资产管理公司。本轮市场化债转股作为为企业降低杠杆、为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贷款的一种手段,一方面可以帮助那些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但基本面良好的企业降低企业杠杆、缓解企业繁重的财务压力,优化企业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未雨绸缪,降低商业银行不良率,化解银行面临的不良资产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学者也开始对本轮市场化债转股进行研究,但大多数都是从政策层面入手,研究当前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从商业银行入手的研究很少,结合操作案例对银行进行债转股分析研究的几乎没有。因此,本文试着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利用中国建设银行对云锡集团债转股这一案例,探讨中国建设银行在对云锡集团进行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中国建设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最后针对目前商业银行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银行层面和监管层面提出建议。本文一共分为六个章节。用理论与案例分析结合的方法,对商业银行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管理进行分析,并就商业银行层面和监管层面提出建议。第一章,本文的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关于债转股的研究文献、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市场化债转股的概述部分。介绍了本轮市场化债转股的原因和特点、实施原则和方式等,为下文分析建设银行对云锡集团实施债转股打下理论基础;第三章,本文的案例介绍部分。选取中国建设银行对云锡集团债转股的项目作为案例,介绍了云锡集团债转股的相关背景和模式;第四部分是建设银行对云锡集团进行债转股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比如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包括有无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以及市场风险;对在项目的谈判过程中存在的协调风险进行分析,以及今后在持股阶段和股权退出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是建设银行的风险管理分析,针对上面分析得出的风险,从中国建设银行在此次债转股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管理策略出发,分析建设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例如在针对对象企业的协调风险上,建设银行多次与企业进行沟通协调,获得了云锡集团股东云南省国资委的支持。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设银行与云锡集团约定了出资条件和承诺,并采用市场化筹集资金的形式降低自身的资金约束压力,同时也积极参与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中,为股权的安全退出做了多样化的安排;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和建议部分。本文通过前文的分析,指出市场化债转股为商业银行和暂时遇到经营困难的优质企业搭建了一座桥梁,一方面可以减低企业的财务杠杆,帮助其走出困境,另一方面为商业银行和投资者搭建了投资渠道。通过本文的论述,建设银行在债转股上具备一定的优势,在为企业提供融资需求的时候积累了大量的优质资源,同时由于其风险管理能力的优势又能甄别优质企业,因此对市场化债转股的积极性较高。针对商业银行在实施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从商业银行层面和监管层面提出建议。从商业银行层面出发,对商业银行在选择债转股企业的标准、风险管理及股权退出制度的安排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同时也对监管层面提出了建议,包括建立和完善债转股的相关体系,积极探索债转优先股的方式,完善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等。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结合案例对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进行分析,研究商业银行在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对应策略,希望能对以后的商业银行债转股提供经验借鉴。现阶段学术界对市场化债转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国家层面的研究,缺乏对微观层面从商业银行角度进行研究,因此本文试结合中国建设银行对云锡集团债转股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策略,对以后商业银行市场化进行债转股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借鉴意义。但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在运用中国建设银行对云南锡业集团债转股进行研究分析时,由于案例出现的比较新,受信息渠道的限制,本文能获得的案例资料不够详尽,相关债转股方案的细节只能通过笔者从互联网搜集,因此有一些研究细节未涉及到,导致信息的宽泛度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