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促进新兴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与新兴产业、主导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在“一带一路”的政策背景下,欧陆经济整合将会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本论文利用2006-2017年贸易统计数据,分析中国与欧盟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从水平HIIT(类似质量水平、不同特性的产品)和垂直产业内贸易VIIT(质量水平不同的产品)对中国与欧盟的贸易现状进行分析,通过中国与28个欧盟国家制造业所有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中6位HS编码产品数据,计算产业内贸易Grubel-Lloyd IIT指数,进出口价格差阈值分别得到垂直和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整合成22个产业和28个国家的总体情况。基于同质性假设,通过分别构建国家为截面数据和产业为截面数据的固定效应面板模型构建无约束模型,以解决解释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GDP差额、人均GDP差额、地理距离、进出口差额、行业内公司数,研发投入,贸易流量等)的问题,由此基于老牌和新兴的欧盟成员国的区别提出如何推动中国与欧盟产业间贸易发展相关建议。结果表明:(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东欧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老牌欧盟国家较低,客观上需要构建合作平台,推进发展中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从产业内贸易差异化来看,中国与东欧产品品质和选择需求上更匹配;(2)水平产业内贸易的临界值界定稍微放宽,与国家体量大小差异和人均收入差异有正相关的趋势,尤其是国家体量差异,可以推测的是,中国在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实现升级,并且从出口的大头为机电和车辆行业可预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在核心全球分工具备相当的规模效应,在发展中国家跻身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上和产业内贸易发展上形成自身的独特不可替代的优势。(3)注重高技术研发是水平产业内贸易向前发展的长期助推,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平台,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内贸易,将是中国新型开放经济战略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