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氯联苯(PCBs)是一类非常典型的POP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广泛生产使用于20世纪40-60年代,因其具有持久性,长距离迁移能力,生物富集能力和生物毒性而于70年代各国停止逐渐使用,在停止使用近40年后的今天,全世界范围内各介质环境和生物体内仍能普遍检测到的PCBs残留。PCBs可通过呼吸、饮食、饮水、皮肤接触等途径逐渐进入人体中,能够在人体脂肪中富集并残留在血液中,具有致癌致畸,损坏肝肾功能危害人体健康。人体血清中多氯联苯的含量是衡量人体中PCBs暴露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以中国青年人群为目标,探讨全国不同地域人体血清中典型PCBs的残留特征和规律,为人体PCBs暴露水平和控制策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样品采集来自全国各地青年人群的血液样品。本研究以134个17-20岁的青年人群为基础,开全国范围大尺度范围人体血清中PCBs的研究。优化了高效的血清样品固相萃取净化方法,建立84种PCBs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仪器分析方法,方法回收率,空白实验数据满足严格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标准。研究全国大尺度地域范围内青年人群血清中的PCBs残留特征,总84种PCBs的平均浓度值为234.8ng/g lw(lipid weight即脂重,下同)。总84种PCBs没有性别的差异,而城市样品总84种PCBs的浓度显著高于农村样品。血清中主要的同系物还是以低氯代多氯联苯为主,高氯代多氯联苯含量及检出率都较低。血清中总DL-PCBs(类二噁英多氯联苯)的平均浓度值为14.83ng/g lw。男性样品与女性样品总DL-PCBs差异不显著,而城市样品总DL-PCBs显著高于农村样品。所有样品的总TEQ(毒性当量)值的平均值为37.45pg TEQ/g lw。总7种指示性PCBs平均浓度值为39.14ng/g lw。男性和女性样品的总指示性PCBs浓度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城市样品显著高于农村样品。各个同系物以及总7种指示性PCBs与总84种PCBs总浓度之间呈极显著的相关性。研究PCBs在人体血清与大气土壤的分布规律,对血清中的PCBs与中国PCBs的使用、大气和土壤中PCBs的残留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血清中的同族体组成特征与中国PCBs产品较为相似,因此血清中的PCBs可能的主要来源是中国的PCBs产品。血液中的PCBs浓度与全国使用清单进行对比,发现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等地的PCBs浓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这说明人体中的PCBs受其使用情况影响较大,体现使用量和残留量密切的相关。血清总PCBs与大气和土壤进行对比,发现无论血清还是大气和土壤中,总PCBs的浓度规律为城市样品显著高于农村的样品。对比了国内外人体血液中的PCBs研究结果,表明人体血液中含量较高的地区为受PCBs污染的地区的人群,其体内的PCB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人群,甚至高达2个数量级。成年人体内的水平比儿童体内含量高,这表明了PCBs在人体中不易排出,随着年龄的增长PCBs在体内的含量逐渐增加。本研究所得血清中的PCBs总浓度普遍低于欧洲、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数据。研究了影响血清PCBs含量及组成多种影响因素,对血清中的多氯联苯与经纬度、人口密度、性别等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多氯联苯的组成与分布规律与经度、人口密度、城市农村具有显著相关性,与纬度、性别的没有显著相关性。偏相关性分析表明控制变量对相关性的影响较大的为经度、城市农村和人口密度,而性别和纬度对相关性几乎没有影响。血清中的多氯联苯的同系物组成与中国多氯联苯同系物组成、中国大气中PCBs同系物组成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分析了血清中PCBs的不同同系物的浓缩情况,发现氯原子取代数目越多,其生物富集能力越强,同时血清同族体含量与大气、国产产品含量的比例也越高。说明人体对不同同系物的生物富集能力不同,而氯原子取代数目越多,其生物富集能力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