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图像的肾脏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在腹腔镜下肾肿瘤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uanl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肾肿瘤是泌尿系统较常见的肿瘤之一,在我国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占第二位,仅次于膀胱肿瘤,占全身肿瘤的2%~3%。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LRN)因其创伤小、手术安全性高等特点,已成为治疗局限性肾癌(RCC)的标准术式。LRN手术最关键步骤就是准确了解肾蒂血管的解剖特点以及对其的妥善处理。肾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CT及CTA、CTU等二维图像虽然可以显示正常和异常的解剖关系以及肾动脉分支,然而并不能将肾蒂血管、肾脏、肿瘤和集合系统相融合,组织结构间的解剖关系无法直观清晰地呈现,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增强CT的数字化三维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而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LRN中肾蒂血管处理的应用,国内外却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探讨肾脏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在腹腔镜下肾肿瘤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40位诊断为肾肿瘤的患者,这些患者均接受了经后腹腔的LRN手术的治疗。其中20例患者,依据CT数据,利用mimics17.0软件,于术前进行患侧肾脏数字化三维重建,并利用三维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应用(实验组)。其余20例患者使用CT图像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应用(对照组)。并对病人基本信息,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患者都接受了经后腹腔入路的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LRN),手术皆获得成功。且无术中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以及术中转开放。在实验组中,成功建立了 20例肾脏数字化三维模型,该模型能够清晰地反映肾蒂血管的结构特征、肿瘤的位置和深度以及存在变异的解剖结构,20例手术均依据该模型进行术前手术规划和术中应用。对照组中,20例手术均利用术前CT扫描数据进行手术规划和术中应用。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实验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133.0±45.4min vs 160.5±39.5min,P<0.05)。两组中估计出血量为(92.5±36.4ml VS 89.5±41.2ml,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5%VS 10%,P>0.05),总住院天数为(12.6±4.1d VS12.0±2.8d,P>0.05)。40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肾透明细胞癌。实验组与对照组中,两组随访时间分别为4.7±2.4月和5.5±2.8月,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以及远处转移。结论基于CT图像建立的肾脏数字化三维模型是可行和有效的,真实地反映了患侧肾蒂血管的解剖特点,及肾肿瘤与周围毗邻器官的位置关系。肾脏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提供全面的手术规划,并利用图像融合技术进行安全有效的术中辅助应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术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
其他文献
<正> 气势磅礴的电影《大决战》第二部《淮海战役》已经与全国人民见面.粟裕,作为华野(即华东野战军,下同)代司令员兼代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五成员之一,在电影中已得到形象
<正>文[1]通过内切圆代换a=y+z,b=z+x,c=x+y将△ABC中三内角及其半角的三角函数用x,y,z的代数式表示,然后由△ABC中6个常见的三角不等式得到一系列优美的代数条件不等式,视角
背景广泛研究表明,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在脑内黑质区细胞的自噬小体和突触内过表达及异常聚集是帕金森病病理改变的标志,这种由140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酸性蛋白质普遍存在于脑部神经细胞内,在病理条件下由于结构发生改变而导致错误折叠,继而纤维化最终形成不溶的纤维状聚集体,从而诱发线粒体功能障碍、溶酶体自噬等,最终导致神经细胞出现程序性死亡。NMDA受体(N-methyl-D
我国老龄化趋势严峻,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着保障水平不高、管理体制滞后的情况。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明确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从网络搜索看,国内明确提出并讨论"文学理论与学科泛化"的时间是2001年。此后间有文章出现,但过于零星,也不够深入。通过李?平教授,我们约请了一些有兴趣的学者来集中讨论。
小提琴自出现以来一直是西方音乐中的重要的乐器。作为交响乐的支柱的小提琴,音色优美,接近人声,音域宽广,表现力强,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一直在乐器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为人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