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作为一个国家社会资本形成与有效配置的一种制度安排,其是否合理并具有效率,是关系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农村金融是以信用手段动员、配置、管理涉农金融资源运行的活动,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建立健全适应“三农”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以确保持续增加资金投入和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结构与运作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如存在机构网点少、产品和服务单一、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三农”贷款难等问题,这些凸显出农村金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本文以农村金融体系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如何通过金融体系的重新安排与创新,达到强化农村信贷资金投入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显著增强金融服务“三农”功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论文以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学、金融学理论的合理因素,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在界定农村金融体系范畴的内涵及特征基础上,考察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的演进历程,并审视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现状,指出农村金融供求非均衡的症结主要来自金融供给抑制。进而从内外因两个层面剖析了农村金融供给抑制的根源。由此,提出重构农村金融体系的目标与原则,阐述“三农”发展金融支持的内在逻辑与现实依据,着重探讨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运行原理及其支农效应,并围绕金融支农效应,论述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的具体路径、竞争性金融市场培育和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等问题,指出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金融支农功能,必须从改革现行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组织与业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加强农村金融监管方面进行深化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