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s下政府微博沟通的功能与限度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suwe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是数字时代,资讯与通讯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的蓬勃发展,让各种移动终端和平台在社会、个人中的应用渗透极为深广。大众自传播(mass self-communication)成为最迎合受众需求的一种传播形式。在ICTs背景下,新技术应用平台不断更替,媒介尤其是社会性媒介,突破现实的场景和时间,让人际沟通进入一种形式意义上的新阶段。随着我国向电子网络型政府迈进,在技术的支持下,政府愿意并尝试运用新型媒体来进行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多渠道的沟通平台让民众参与的热度升温,公共空间进一步发展扩大,民众的话语权也开始提升。面对传统政民沟通模式滞后的现实,政府微博的出现弥补了一定的缺陷,及时和快速的反应,真诚直接的平行沟通,公共服务的意识体现都让政民间的沟通开始了一种新的走向。本文通过结合当前民众最为熟识并认可的新媒介信息渠道,关注政府微博沟通的实时构成,包括它的特点和模式,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在时空分延的状态下,这种沟通平台和方式的限度。首先,通过聚焦我国政民沟通的现实境况,指出当前政府沟通转型的必然性。在ICTs下,我国向电子网络型政府的转向中出现了政民沟通新时机,为政府微博的出现和形成提供背景。然后分析政府微博沟通的功能特点和模式,提出政府微博的沟通是一种开放式的无界限沟通和共同式的情感沟通;进一步挖掘其沟通模式是一种发散式的平行沟通。最后从公共空间、社会关系的弱连接、沟通的对等与双向三个方面,解构政府微博沟通功能的限度。本文认为,政府微博的沟通,在双方行为主体的共建意识和外围空间许可之下,通过共同主体性的建立,增强网络社会关系的连接,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将能进一步提升政民沟通的实效。目前利用社会性媒介信息渠道只是政民一个沟通模式的初始,在ICTs下未来政民沟通只会朝着更为普及、独特和面向民众的方向前行。本文期待更多的后续研究,让ICTs下的政民沟通在未来平台的更替中找到更有益的方式。
其他文献
繁盛的唐朝社会背景为唐代诗歌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诗得中国古代文学之造诣,集文采、思想、艺术之大成,成为了如今中国当代广告文案创意取之不尽的灵感之源。以唐诗为代表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步伐的加深,我国事业性媒体的转企改制进入一个新阶段。以数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
生长在文学和报学结合处的文艺副刊,必然受到两股力量的影响。一方面,爵刊发展的历史表明,副刊从诞生之初便成为文学和文化的大众传播载体,具有文学性。另一方面,副刊又要受到报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财经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财经新闻在期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