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腹腔脂肪含量与膀胱肿瘤组织学分级及浸润深度的关系目的:近年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作为一个特殊的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形成一个促癌微环境,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本文旨在研究腹腔脂肪含量与膀胱肿瘤组织病理学特点之间的相关性,寻找术前对膀胱肿瘤分级分期的判断有帮助作用的预测指标。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10月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数据,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史、既往膀胱肿瘤史、术前血脂检测结果、术后病理报告,同时收集这些患者的CT影像资料,截取脐水平的CT图像,利用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计算该层面的腹腔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及总腹部脂肪面积。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不同分组间差异比较,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来筛选影响膀胱肿瘤组织学分级和浸润深度的因素。结果:本研究一共纳入167名患者,其中66名患者组织学分级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101名为非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其中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瘤13名,低级别尿路上皮癌88名);151名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6名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男性患者130名,女性患者37名。患者平均年龄为64.3岁。平均腹腔脂肪面积为101.6cm2,;平均皮下脂肪面积为131.1cm2,平均总腹部脂肪面积为232.7cm2,平均腹腔脂肪占比为4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37)及腹腔脂肪占比(P=0.003)是膀胱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的独立预测因素,腹腔脂肪面积(P=0.016)是膀胱肿瘤肌层浸润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年龄及腹腔脂肪占比与膀胱肿瘤组织学分级相关,而腹腔脂肪面积与肿瘤是否浸润肌层相关,腹型肥胖的膀胱肿瘤患者其组织学分级更趋向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更易发生肿瘤浸润膀胱肌层。第二部分:腹腔脂肪含量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电切术后复发的关系目的:肥胖不仅在肿瘤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肥胖者更容易出现肿瘤复发与转移。本文希望研究肥胖的具体组成部分-脂肪的含量及分布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电切手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手术的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史、肿瘤大小、肿瘤数量、血脂水平、腹腔脂肪面积、腹部总面积、腹腔脂肪占比,利用短信及电话咨询的随访方式收集术后复发情况。连续变量以其平均值为节点分为二分类变量,血脂水平以其临床参考的临界值为界分为二分类变量。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分组术后复发率的差异,K-M法估算无复发生存时间并绘制无复发生存曲线,最后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出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电切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一共109名患者入组,随访时间截止至2019年10月,其中28例复发,术后总复发率为25.7%,患者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为53.2月。卡方检验及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影响NMIBC术后复发的因素包括肿瘤大小、肿瘤数量、T分期、组织学分级及VFA%高低(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肿瘤数量(HR=2.781)、肿瘤大小(HR=2.378)及VFA%(HR=2.394)为影响NMIBC电切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部脂肪含量为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内脂肪面积占比较高的患者,其电切术后更容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