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信仰”、“信仰教育”的研究,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内都是一道不可忽略的风景。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进入了社会转型时,社会各方面开始发生全方位的变化。进入到21世纪,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结构性紧张进一步加剧,这一时期无论就其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矛盾,还是就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言,都需要有坚定的信仰支撑。我国高校大学生是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对中国进行政治性基因改造的重点“关照”对象,如果我们社会主义高校的大学生缺乏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思想防线松懈,又怎么能保证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的手上呢?又怎么能保证颜色革命的悲剧不会在我国重演呢?因此,以“21世纪”为时间范畴,以“中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主要从如下四个方面展开:一是21世纪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科学内涵界定。本文在厘清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指明21世纪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指立足于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的新变化,从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四重维度,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与引导,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社会人格、社会理想、精神力量、道德规范树立起无限的信服感与尊崇感,并在实践中作为最高价值目标持久坚守的教育实践活动。二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成机制探究。本文指明主体信仰需要的满足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的原点,主体的信仰选择是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主体的信仰行为实践是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根本途径。三是21世纪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状分析。本部分主要分析了21世纪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现状,总结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同时也分析了21世纪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问题产生的原因。四是21世纪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选择。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当前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九大对策:避免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目标定位的四大误区;厘清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起点;夯实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理论根基;强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搭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价值平台;培育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组织载体;协调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中的利益关系;营造有利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校园文化;整治影响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精神雾霾。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诞生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一百多年来,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历程生动地再现了马克思主义石破天惊的理论魅力。然而,我国作为全球社会主义国家的旗帜,如何让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真懂、真用、真信马克思主义,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从马克思主义吸取砥砺前行的巨大精神力量,却依然是一项还在路上的神圣使命,对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义不容辞,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