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篇章结构的内在理论基础,以学科学术活动的关键功能——知识的生产为中心,以生态系统的生成、生存和增长进化为逻辑线索,从系统发展的过程角度研究我国比较教育学知识的现状、生存状况以及发展进步。
在比较教育学知识的生成现状的研究中,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予以论述。宏观研究是运用统计和学科框架分析的方法整体把握比较教育学知识的研究范围、研究主题,得出当前比较教育学知识主要集中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和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等方面。在中观层面上,从纵向历史的角度梳理了比较教育学知识的学科建设理论体系的三个发展阶段,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应用研究中的比较研究所涉及到的领域和论述形成的主要方式。在微观层面上。采取文本分析的角度探究比较研究中一般比较、关系比较和历史比较三种基本研究范式的论述和逻辑推理的基本过程。在从整个人文社会科学视角来考察比较教育学知识的研究中,首先研究在比较的时代中诞生的比较学科和哲学对比较理论的贡献,接着阐述比较教育学在这个人文社会科学的比较时代中的学术理论特点;其次研究比较教育学知识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史、当前比较教育学知识所涉及到的相关“学科”以及相关“学科”对比较教育学方法论、研究主题和话语形成方式的影响;最后研究比较教育学知识与教育学中其它知识的三种关系——作为教育学分支学科的比较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平行学科的比较教育学与作为教育学高级形态的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知识的社会认同首先是学科制度认同和学科制度理论中的制度批判与制度变迁;其次是比较教育学学者的社会范畴化、认同化过程和认同解构以及比较教育学者的交叉群体资格和比较教育学者身份的重构;最后通过比较教育学研究与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关系和与教育全球化的当代关系的角度研究比较教育学的实践认同。比较教育学知识的进步可以从波普尔、库恩、劳丹的知识进步理论中找到理论源泉,但是这些通过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得出的知识进步理论不能完全地照搬于比较教育学知识的进步研究。比较教育学知识的进步既有这三种知识进步论的影子,也有自身的特点,其进步主要体现在比较教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进步之中。我国比较教育学在全球化时代要获得进步必须建立中国比较教育学派,这既是中国传统的哲学精神与比较时代精神的契合,也是我国教育实践积累和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理论积累的催生,更是我国比较教育学者实现学术上自主性的应然要求和实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