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和特征影响着其它生态与环境因子的分布与变化,决定着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利用程度。而DEM作为数字化的地形图,蕴含着大量丰富的地貌特征信息,是定量描述地貌结构及空间变化的基础数据。近年来,随着对地观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DEM在数据获取、存储、管理、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多样的地貌现象记录了丰富的高原隆升和演化的动态信息,因此利用高精度DEM对青藏高原进行地貌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90m分辨率的SRTM高程数据(SRTM-DEM)提取了青藏高原整个区域的坡度、坡向、地势起伏度、地表切割度等多个地貌因子,以提取的地貌因子为基础对区域内地貌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出青藏高原上的地貌类型;此外,结合前人对青藏高原冻土和雪线的研究,提取了青藏高原上分布的冰缘地貌区,并分析和讨论了冰缘地貌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结论如下:
1、本文引用均值变点分析法计算出本次实验提取地势起伏度时的最佳统计单元:即以90m分辨率的SRTM-DEM提取青藏高原的地势起伏度时,最佳的统计单元面积为1.1664k㎡。
2、参考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制图规范,青藏高原的高程可分为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极高海拔四种类型。面积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高海拔>极高海拔>中海拔>低海拔。高程变异系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高原边缘区域的值大于高原内部区域的值,而在高原内部高程变异系数又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
3、青藏高原上坡度小于25°的区域占总面积的79.90%,坡度在25°-35°之间的陡坡区域占总面积的14.41%,坡度大于35°的极陡坡区域占总面积的5.69%。
4、参考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制图规范,以本次试验计算的地势起伏度为依据,将青藏高原的地貌划分平原、台地、丘陵、小起伏山地、中起伏山地、大起伏山地、极大起伏山地共七种类型。其中,非山地区域的面积比例为48.76%,山地区域的面积比例为51.24%;而山地区域中又以小起伏山地和中起伏山地为主,二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6.43%、12.61%。
5、柴达木盆地的坡向变率值较大是盆地内风蚀地貌发育的一种表现。
6、研究区内的地表切割度、地势起伏度、坡度三个地貌因子问高度正相关。
7、以地势起伏度和高程为依据,青藏高原的地貌类型可划分为27种,其中面积比例占据前三位的地貌类型依次为高海拔小起伏山地、高海拔丘陵、极高海拔小起伏山地。
8、青藏高原上的冰缘地貌区面积比例为52.46%,主要分布在高海拔与极高海拔地区的丘陵和小起伏山地上